第二回 新安縣令(2 / 2)

一名拿著支79式狙擊步槍,二十多歲的中尉仔細的觀察著縣衙大門及周圍圍牆的環境,馬少校對他揚頭示意了一下,前者立刻會意,馬上招呼幾個人靠牆搭上人梯,把他送上了房頂。觀察了一會兒,對講機裏傳來他聲音。“院子裏沒有人。大堂上坐著個穿官服的老頭,周圍沒有發現有威脅的目標。”

“很好!韓嘉朗你繼續監視,我們進去之後你負責壓頂!”說完一揮手,兩名機槍兵打頭,餘下的士兵們緊隨其後從照壁兩邊湧進了縣衙。

黃光周看著衝進來的洋兵,心中一陣緊張,麵上卻波瀾不興,仿佛當這些人都不存在。這份鎮定的功夫,讓偷偷觀察他的馬少校和申政委暗自佩服。

雙方對視了一會兒,都不打算先開口說話。過了十分鍾,黃光周漸漸在對視中敗下陣來,畢竟被上百人盯著看不是什麼好體驗。不過他也發現了一件事,這些一身洋人打扮的“洋兵”都是一副華人麵孔。難道是從夷附逆的漢奸?他也不能十分肯定自己的這個判斷,隻得咳嗽一聲,“爾等洋夷興兵犯我縣境,意欲何為?”

他那一口福建口音的官話,聽得下麵的一幹人一頭霧水,好在在場的人多數都是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地方的人,連蒙帶猜也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於是大威上前一步,反問道:“你就是新安知縣黃光周?”

官話,正宗的北京官話,起碼比他說的官話標準。這也坐實了他的猜測,這夥人是投靠洋夷,賣國求榮的漢奸。看著這夥“數典忘祖”之輩目無尊卑、趾高氣揚的樣子,知縣大人隻覺得胸中氣血翻湧,浩然正氣噴薄欲出,文天祥、陸秀夫等一幹英烈的形象在他腦海裏打轉,於是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放肆,本官名諱豈是爾等隨便叫的嗎?”說著站了起來,盯著大威厲聲道:“爾等身為大清子民,賣身洋夷,禍國殃民,不知抬頭三尺有神明嗎?爾等今日為虎作倀,死後必墜阿鼻地獄!”

大家看著這老頭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隻覺得好笑。作為主抓政治思想工作的申政委,覺得必須駁斥他的謬論,以此打擊他這個反動官僚的囂張氣焰。“那你充當滿清的走狗就不是漢奸?死後就不會永墜阿鼻地獄嗎?”

“一派胡言!”申政委的話成功的激怒了知縣大人,“前明無道,致使生靈塗炭,烽煙四起;我朝吊民伐罪,救民於水火,立國定鼎,眾望所歸。其後曆代先帝曆經圖誌,與民修養生息,方有煌煌‘康乾盛世’。聖祖仁皇帝拒羅刹於漠北,破鄭逆於海東;平三藩、複台灣、疏運河、治黃患,兩征準噶爾,四夷賓服,文治武功,曠古絕今;世宗憲皇帝勤政愛民,整飭吏治……;高宗純皇帝文武全才……平大小和卓,修四庫全書,仁德澤被四海,土扈特不遠萬裏來歸,十全武功,人所共見;仁宗睿皇帝誅除巨貪和紳……;大行宣宗成皇帝勤儉……。如今大清朝滿漢一體,君明臣賢,豈是那君暴臣庸,民不聊生的朱明能比的?”

一幹現代人算是見識了什麼叫出口成章,從康熙到道光,每人皇帝在他嘴裏都成了聖人,一些人被黃光周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的演講唬得一愣一愣的。不過這裏不包括申政委,平時喜歡看曆史書的他可是知道這一群“九五之尊”是什麼德行。作為一個長期混跡各論壇的網蟲,他對自己的辯才還是有信心的,但是還沒等他開口,有人就采取了行動。

馬少校用手勢止住了準備發言的申政委,然後大步走到了公案後,突如其來的行為讓黃光周嚇了一跳。剛才站在大堂裏,被人居高臨下的俯視讓他一種成了被告的感覺。現在站到知縣大人的麵前,因為身高的緣故,換成了他俯視後者。肩上背的步槍和一百多全副武裝的士兵給了他強大的自信,後者在他的逼視節節敗退,口中卻不肯示弱。“爾欲何為?我乃朝廷命官,爾等敢殺官造反乎?”

此時倆人徹底換了位置,馬少校站在公案後,注視著退到大堂中間的知縣大人。“黃先生,我們今天來,不是為了和你辯論大清朝廷的功過;而是來通知你,新安城已經被我軍占領城。作為偽清的官員,你有兩個選擇:一是棄暗投明,加入我們一方,為光複中華將功贖罪;二是執迷不悟,然後到牢裏去繼續效忠大清朝廷。”

“你們……你們是要……”黃光周隻覺得五雷轟頂,那兩個字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現在的情況比洋兵入城更嚴重,洋兵入城最多割地賠款,這造反可是要大開殺戒呀!

馬少校看著臉色灰白的父母官,以勝利者的口吻說道:‘你猜得很對,我們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推翻這個**無能、禍國殃民的朝廷。我們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我們的軍隊叫做中華光複軍,而我就是這支軍隊的指揮官,光複軍陸軍第一營營長,陸軍少校馬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