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劍橋著名校友(2 / 3)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國王學院)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出生於一個大學教授的家庭。1902年,他成功考取劍橋國王學院(劍橋大學)的獎學金。凱恩斯可謂經濟學界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發表於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引起了經濟學的革命。他曾經在英國財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的經濟學講師,創立政治經濟學俱樂部並因其最初著作《指數編製方法》而獲“亞當·斯密獎”,並擔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的董事。

C·S·劉易斯(麥格達倫學院)

C·S·劉易斯(1898~1963),1898年11月29日生於英國貝爾法斯特一個律師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在牛津大學獲得了古典文學獎學金。大學尚未畢業他便應召入伍,1918年在阿拉斯受傷並回家繼續學業。1954年,他去劍橋大學教授中世紀和文藝複興的英國文學,並定期回到牛津。他開始創作很多科學幻想小說,以及《獅子、女巫和衣櫃》等七本兒童讀物,受到了世人的關注和好評。

瑪格麗特二世(格頓學院)

瑪格麗特二世(1940~)是現任丹麥女王。她以平易近人而稱譽於北歐。女王自幼就接受良好教育:出國前曾就讀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及奧胡斯大學,之後前往法國巴黎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1965年,瑪格麗特在倫敦與法國駐英國大使亨利·蒙佩茲伯爵結識並相愛。兩年後,1967年6月10日二人在哥本哈根弗雷登斯堡教堂按照丹麥傳統習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一年後,兩個小王子弗雷德裏克和約阿基姆相繼降臨人世。

托馬斯·馬爾薩斯(耶穌學院)

托馬斯·馬爾薩斯(1766~1834)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丹尼爾是哲學家、懷疑論者大衛·休謨和讓·雅各·盧梭的朋友。馬爾薩斯年幼時在家接受教育,直到1784年被劍橋大學耶穌學院錄取。他畢業於1788年,同年被委任為英國國教牧師。1791年他獲得碩士學位,1793年成為耶穌學院的一名牧師。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學原理》中,馬爾薩斯作出一個著名的預言: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會導致人均占有食物的減少。

約翰·彌爾頓(基督學院)

彌爾頓(1608~1674)英國詩人、政論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親愛好文學,受其影響,彌爾頓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愛文學。1625年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1632年取得碩士學位。他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1667),《複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1674年11月8日卒於倫敦。

希爾維亞·普拉斯(紐納姆學院)

希爾維亞·普拉斯是20世紀最著名的女詩人、女權主義者的文化偶像、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引領“自白派”詩歌浪潮。普拉斯1932年出生在馬薩諸塞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955年她來到劍橋大學讀書,邂逅詩人特德·休斯,陷入瘋狂熱戀中。或許感情越是熱烈,普拉斯就越無法忍受丈夫的背叛,她在精神失常中開煤氣自殺。普拉斯著有長篇小說《鍾形罩》,根據自己的經曆以輕鬆幽默的手法描寫一位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女大學生走向精神崩潰的故事,喜劇形式更對比出心靈悲劇的黑暗沉重,已成為美國少女的必讀書。

薩爾曼·拉什迪(國王學院)

薩爾曼·拉什迪(1947~ )英籍印度作家。他出生在印度孟買一個富有的穆斯林商人家庭,1964年舉家移居巴基斯坦,他在英國中部城市拉格比的市立學校上中學,後在父親堅持下,他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攻讀曆史,其間熱衷於戲劇藝術和西方現代文學。他的代表作《午夜的孩子》(1981)。此書以其豐富的想象和獨特風格在英國文壇引起轟動,獲得布克獎、布萊克紀念獎和英語國家文學獎等三項重要文學獎。短時間內,此書被譯成12種文字出版。他的第三部長篇《羞恥》(1983)以巴基斯坦為背景,在評論界再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