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同意這種說法。愛因斯坦搖了搖頭:“錯了!他們同時從煙囪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會是幹淨的,另一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劍橋箴言】
不懂得運用思索的人,是難以開掘出豐富的智慧礦藏的;不善於思考的人就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享受創新的樂趣。贏得一切、擁抱成功的關鍵,則在於你能不能積極地思考,持續地思考,科學地思考。
7月4日 從多視角思考問題
發現兒童有創造力,認識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媽媽陪著小女孩走路去上學。早上天氣變壞了,雲層漸漸變厚,開始閃電打雷。媽媽很擔心小女孩會被打雷嚇著。雷雨下得愈來愈大,閃電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破天空,媽媽卻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站在街上,每次閃電時,她都停下腳步,抬頭往上看並露出微笑。
看了許久,媽媽終於忍不住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啊?”
女兒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還有一個聰明的男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店主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男孩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後來,店主親自抓了一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裏。
回到家中,媽媽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店主抓呢?小男孩得意地回答:“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他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
【劍橋箴言】
所謂創造力,即為自己能想出新方法、新點子來處理一切我們所麵對的問題的能力。創造力是想像力的產品,創造性思考能夠從多視角思考問題,也能夠讓你擁有更多的人生機遇。
7月5日 不斷思考才能不斷前進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火車上,小彼得指著窗外說道:“那些樹木在飛快地向後麵跑,爸爸。”“不,那不是樹木在向後跑,而是我們坐的火車在向前跑。”父親笑著對彼得說。
“不,我認為我們坐的火車並沒有動,動的是窗外的樹木。”兒子天真地說:“因為我在這兒坐了很久了,但並沒有發現火車有什麼變化,反而發現外麵的東西都變了。這不是說明窗外的東西在動還能說明什麼?”
“那麼,假如現在你不在火車上麵而是在窗外的話,你會怎麼想呢?”“這個嘛……”小彼得想了想說,“一定是我也會向後跑,就像那些樹木一樣。”
“你能夠跑那麼快嗎?”“是呀,我能跑那麼快嗎?這可有些奇怪了。”小彼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父親耐心給他講解:“你說窗外的樹木在向後跑,是因為你把火車當成了不動的東西,也就是說,相對於火車來說,樹木的確是向後移動了。反過來,如果把樹木當成不動的東西,火車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會認為火車沒有動呢!這是因為我把自己當成了不動的東西。火車帶著我向前行駛,我們一起在動,當然就不會感到它也在動!”小彼得說道。
“那麼,把你放在窗外會有什麼感覺呢?”父親啟發他說。“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麵上,火車就是不停地向前跑了。”小彼得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車當成不動的話,我就是和樹木一樣在向後飛跑了。”
“那麼,你能跑那麼快嗎?”這下輪到父親奇怪了。“當然能,因為這是相對的,火車能跑多快我就會跑多快。”
【劍橋箴言】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一個人如果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就會自認為自己知道得很多,而當再進一步思考,思考得越多,才會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知有限,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就是思考的價值所在。
7月6日 打破常規才能發現成功
商品開發離不開創新構想,創新構想是人類智慧中最美麗的花朵。
小瑪麗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5歲時,有一天她隨媽媽到玩具店裏找一個朋友,當時她看著玩具久久不肯離去。旁邊的店主被她的神情吸引了,就問她:“你喜歡這些玩具嗎?”她回答道:“有些玩具我不喜歡。”然後逐一數落起這些玩具的缺點來。店主感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於是把她帶到家裏,將各種玩具擺在她的麵前,征求她的意見。
小瑪麗的意見說得那麼準確、那麼切中要害,店主十分高興地聘請她當自己一家公司的設計顧問,並簽訂了一項長期合同。
店主在談到為什麼聘請小瑪麗做公司的顧問時說了這麼一番話:“所有的玩具設計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他們早已成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應的能力,眼光陳舊、缺乏激情。”此後,經小瑪麗鑒別過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