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妙用詢問式批評(1 / 2)

直截了當地批評,能讓孩子清楚自己錯在哪裏,但多少會讓孩子麵子上有些難以接受。如果父母采用詢問式的批評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能從問話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查證自己的缺點,這樣孩子就是在主動審視錯誤。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孩子就會積極配合父母的點撥,主動認錯改錯。

——一位善用詢問式批評方式的父親

同樣是批評孩子,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批評孩子的方式繁多,或直截了當,或婉言提醒,或大聲斥責,或喋喋不休,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我的實踐經驗證明,每種批評方式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最能讓孩子接受的還是婉言提醒。這種批評技巧通過向孩子提問,引發孩子思考,以幫助孩子認清錯誤。

一天,我帶4歲的女兒去朋友家做客,淘氣的女兒爬到阿姨的床上又蹦又跳,我走過去,沒有斥責女兒,而是輕聲地問:“你覺得在未經主人的允許下,就隨意在主人的床上亂蹦,這樣可以嗎?”

女兒聽了,知道我是在批評她,馬上停止了蹦跳。我又對她說:“現在你覺得應該向阿姨說什麼呢?”小家夥眨了眨眼睛,望了我片刻,連忙滑下床,對阿姨說:“對不起!阿姨,。”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雖然我是在批評女兒,但是我們卻像是在親切地討論問題。孩子非但沒有頂撞我,反而心悅誠服。可見,詢問式的批評,對孩子養成自我反省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運用讚美和鼓勵,有時我們不得不運用批評。麵對孩子的錯誤、任性和不良言行,打孩子是絕對不可以的,冷嘲熱諷又會適得其反,直接批評孩子又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影響。這時候不妨試一試詢問式批評,對孩子表現出耐心,尊重孩子,以探討的口氣來提醒孩子的錯誤,促使孩子去反思自己的行為。

批評的目的無非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心甘情願地去改正錯誤,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犯錯了,多少都會感到生氣。但正因為是父母,所以在動“氣”之前,不妨曉之以“理”,用充滿藝術的批評方式教育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時,比如罵人了,父母可以先把“罵人是不對的,罵人不是好孩子”之類的批評放在一邊,而是對孩子說:“你覺得罵人這種行為正確嗎?”讓孩子去反思,去領悟。

當孩子把橘子皮扔在地下時,父母可以不批評孩子:“亂扔垃圾是不對的,給我把橘子皮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而是對孩子說:“你把橘子皮仍在地上,不是故意的吧?”讓孩子去理解,去自覺改正。

當孩子大吵大鬧、大喊大叫時,父母可以不批評孩子:“住口,給我安靜點,你真是太煩人了。”而是問孩子:“你這麼大聲喊叫會不會幹擾鄰居呢?”讓孩子去思考,去體諒別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