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否認,多數家長對子女非常關愛,孩子的成長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孩子犯錯了,家長趕忙指出來,對其進行教育。雖然這是為孩子著想,但卻使孩子變得十分緊張。結果適得其反,很多孩子對父母的過分關心產生逆反心理。麵對這種狀況,很多家長也納悶:關心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錯誤提出忠告和建議是愛他們,這難道也錯了嗎?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家長的心情是值得理解的。但我的教子經曆告訴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有時應該 “裝糊塗”。
首先,當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時,家長應“裝糊塗”。孩子在做錯事之後,一般都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事情不大,家長大可不必小題大做,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擺出一副不弄個明白誓不罷休的姿態。這時不妨適當裝裝糊塗,在輕鬆的氛圍中輕描淡寫地點明孩子錯在什麼地方,並提出建議。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沒有必要總掛在嘴邊,要“糊塗”的忘記。
其次,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家長也可以適當裝糊塗。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最關注的內容。孩子一次沒考好,家長可以故作“糊塗”地問孩子考試失利的原因,促使孩子去進行自我批評。這種做法的效果要遠遠勝於家長責罵孩子。
第三,當孩子與家長發生矛盾時,家長沒必要錙銖必較。適當糊塗一點,緩和一下僵持的局麵,可以促使雙方冷靜反思,這樣更易於問題的解決,家長也更容易實現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見孩子與父母拌嘴、頂撞父母,就動輒打罵孩子,往往會使教育走入死胡同,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總之,家長的巧“裝糊塗”其實是對孩子莫大的寬容和信任,這種“糊塗”蘊涵了一種教育的智慧,是更為智慧的愛。當然,把握“糊塗”的尺度是相當關鍵的。過度“糊塗”就成了放任,成了縱容,是萬萬不可的。
教子鏈接:
在家庭教育上,什麼是大智若愚呢?裝糊塗便是其中的一種。裝糊塗不但可以促使孩子反省自己,承認錯誤,增強孩子的是非辨別力和自我約束力,還能幫助孩子鍛煉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品質。比如,每個孩子都有“愛表現”的心理,而我們“裝糊塗”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當孩子告訴你一個新奇發現時,你可以裝作不知道,讓孩子講給你聽。這樣孩子就會積極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你。這樣既讓你省了不少心,還培養了孩子思考精神和探索欲望,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