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是像一位眼睛銳利的偵探,有錯必糾,還是適當“糊塗”一點,對孩子的錯誤置之不理,甚至有意表揚孩子呢?我的教子經曆告訴我:家長對待孩子的錯誤糊塗一點,可以促使孩子自覺改正錯誤。假裝糊塗,是維護孩子的自尊,是信任孩子的表現,孩子會以積極悔改來做出回應。
—— 一位發現裝糊塗的好處的父親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通常會及時指出孩子的錯,批評教育孩子改正。這是家長最常見的做法,他們認為這樣能促使孩子盡快改正錯誤。可是有時候這樣做效果也未見好,孩子會因為父母不留情麵地指正而生氣,認為父母沒有顧忌自己的麵子,為此孩子可能跟父母賭氣,不去積極改正錯誤。
兒子成績一直不是很好,有一次成績單發下來,他的成績在班裏是第45名,可能是害怕我批評他,所以他用修改液將“45”右邊的“5”塗掉,這樣就變成了第“4”名。
當他把成績單交給我時,我首先感到驚訝的是兒子的成績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優秀,以前他都沒有進入過班級的前20名。然後便看出了被塗掉的“5”,知道兒子造假了。但是我沒有指出揭露他。我笑著對他說:“嗯,兒子,這次你表現得很不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爸爸很高興。”說完,我馬上把兒子的成績單送到廚房,給正在做飯的妻子看。妻子在我的暗示下,也表揚了兒子。
這讓兒子受寵若驚,或許他根本沒有想到父母會表揚他,心想父母不懷疑他,不揭露他就算萬幸了。隻見他站在那裏一言不發,表情非常複雜——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不知該坦白,還是繼續隱瞞。
第二天早上,兒子在去上學時對我和妻子說:“爸爸媽媽,對不起,昨天的成績單我造假了,我考了第45名,我卻把它改成了第4名,請你們原諒我,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兒子的行為是我和妻子非常想看到的,所以我們對他表示了信任和理解,給予了他鼓勵和支持。
從那以後,兒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作業能夠按時完成,而且還挺認真。一段時間後,我從他班主任那裏得知,他上課專心聽講,還能積極舉手發言。在接下來的測驗中,兒子考了全班第30名,接著又考了班級第27名。看到兒子的成績穩步提升,我和妻子都非常高興,。我們知道,那次假裝糊塗使兒子徹底清醒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下定決心去改正。
事實證明,用“假裝糊塗”的辦法對待孩子的錯誤,有時候還真管用。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想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家長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封錯必究,會讓孩子感到很壓抑。這樣很容易刺激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假裝糊塗”假裝糊塗從根本上說是給孩子一個機會,也是給我們家長一個充分解決問題的時間。麵對孩子明顯的錯誤,或是笨拙的造假,家長心知肚明,卻自始自終,隻字未提,會讓孩子由衷地感謝父母。如果家長還適當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更會讓孩子感到慚愧不已。孩子會覺得對不起父母的信任和表揚,因而他會去積極改正錯誤,用實際行動回應父母的信任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