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業成本法在煉油企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1 / 3)

作業成本法在煉油企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案例研究

作者:黃曉波 祁新 程健

【摘 要】 在長期計劃經濟體製下發展起來的我國煉油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而在間接費用的比重日益增大的今天,這種方法會導致成本核算嚴重失真,不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文章結合LH石化公司的實際情況,運用作業成本法,並與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比較,驗證了運用作業成本法降低煉油企業成本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以對我國煉油企業降低成本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煉油企業; 作業成本法; 傳統成本法

一、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石油化工市場麵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更為複雜的市場競爭。我國煉油企業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但是對間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普遍缺乏相關性,致使傳統成本控製的效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受到較大的局限,這就導致我國煉油企業成本核算發生扭曲。所以亟需一種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業成本法,這將成為成本優化的新突破口。

二、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意義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也稱為活動成本法、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是建立在“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這個基礎上,以“成本動因驅動理論”為依據,對作業進行動態的追蹤,通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和歸集,把資源費用分配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和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顧客或產品上,是將間接成本更準確地分配到作業、產品、服務及客戶中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比較準確的產品成本信息,該方法的應用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成本信息更加準確。作業成本法采用的是多種標準來分配間接費用,集財務變量與非財務變量於一體,彌補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單一標準分配間接費用和形式上的分配標準多元化的缺陷,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弊端,使成本的核算更為精準,從而提高作業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其次,有利於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作業成本法按成本動因將費用分配到產品,有利於管理者及時準確地了解資源消耗的動因,並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所需的真實、客觀的財務信息。

再次,有利於企業進行戰略成本管理。傳統成本管理隻是簡單地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而作業成本法能夠從戰略經營的角度對成本信息進行管理與控製,更符合企業長期的戰略規劃與管理。

最後,更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通過優化價值鏈和作業鏈對資源的消耗進行分析與控製。同時,加強了企業部門間、生產環節間在流程觀、作業觀的協同作用,從而有利於企業實現規模效益。

總之,在我國煉油企業研究和推廣作業成本法,對成本核算理論及實踐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能為同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實踐提供參考。

三、LH石化公司作業成本法應用舉例

(一)LH石化公司簡介

LH石化公司始建於1970年,占地麵積16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19.46億元,員工2 950人,年產值達30億元,下設16個生產車間和一個直屬公司以及配套的科研、質量、安全、環保、職工培訓等生產保障體係,是一家原油年生產能力達500萬噸的大型現代化燃料油、潤滑油、化工型石油化工企業,已進入國家標準化管理先進行列。

公司以常減壓蒸餾裝置為龍頭,並配套建有催化裂化、加氫精製、糠醛—白土精製、臨氫降凝、氧化瀝青氣體分餾、聚丙烯等20套現代化的生產裝置,所有裝置全部實現了DCS集散控製,可向用戶提供液化石油氣、汽油、柴油、石腦油、重交通道路和普通道路瀝青、特種工藝潤滑油、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上百種質量上乘的石油產品,暢銷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遠銷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是國內首家百萬噸瀝青生產企業,國內最大的優質道路瀝青生產基地。

(二)LH石化公司成本核算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煉油企業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還是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裝置技術係數法(也稱聯產品係數法)。所謂裝置技術係數法,是根據同一種原料生產出多種聯產品的特點,以生產裝置為核算單元,生產工藝流程為主線,對煉油企業的全部加工成本按裝置進行歸集,將各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平行彙總,加、減期初和期末半成品、在產品成本差額,減自用燃料油、氣、生產裝置資產蒸汽、供其他係統自用產品成本及來料加工費,計算出產品總成本,再根據石油產品係數分別計算出各種石油聯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各種石油產品的係數是根據產品加工流程長短、難易程度,產品收率高低,產品質量標準來確定的,一般由管理部門統一管理、統一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