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度、多維、理性支持小微企業融資(1 / 3)

深度、多維、理性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中小企業

作者:王長利

【摘 要】 當前,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成為支持小微企業的首選方案,文章對此提出不同見解。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成因複雜,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需從深度改革金融體製、多維度理性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入手,創造公平開放的金融環境才是從根本上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措施。

【關鍵詞】 小微企業; 融資; 金融體製

盤點2012年,“小微企業”一躍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焦點議題,“小微企業融資難”因阻礙小微企業發展且不易解決而被推崇為世界級難題。為此,不少機構、學者及專家紛紛獻計獻策,提出金融機構需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以解決小微融資之“渴”,對此,筆者看法略有不同。

中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由多種因素綜合造成,既有企業自身規模、誠信、規範等主觀因素,又有金融體係不完善、金融產品不適用等客觀因素,還有政府風險補償不到位、法律法規滯後以及社會信用評價不健全等綜合因素使然。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的意義在此不再贅述,但麵對“加大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日益強烈的呼聲和金融機構頻頻公布支持小微企業的數據信息,筆者認為,簡單依靠加大資金投放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甚為不妥。為使小微企業步入健康良性發展並預防矯枉過正,我們有必要深度剖析、多維支持、理性對待小微企業融資,切不可以簡單下達指標幹預金融市場作為調控融資的手段。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需從以下幾方麵思考:

一、深度改革金融體製

小微企業融資難,其根源在於中國現行金融體製與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不兼容。我國的金融體製由政府主導,金融市場以大型銀行為主、證券和保險業相輔。這種格局多年來在支持我國大型投資項目及重要經濟決策方麵貢獻重大。但我國金融體製從組織體係、經營管理、信用製度、金融市場、利率政策、信貸政策及法製管理等方麵均無法凸顯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優勢。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匱乏,近年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許多小微企業被資金問題推向生死存亡的邊緣。國家為確保經濟健康運行采取了一係列補救措施,並積極出台政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最引人注目的是監管機構對銀行小微信貸采取差異管理並下達考核指標。筆者認為這種從技術操作層麵解決問題的方法治標不治本,有失穩妥。

小微企業並非獨立於市場經濟體係之外,它是經濟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一定要遵循市場、經濟、金融的發展規律,要以宏觀調控為主,從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快金融體製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等方麵入手。政府及監管機構對金融微觀業務直接幹預行為的市場風險極高,我們有必要把小微企業放在整個經濟生態環境中,充分考慮支持措施所產生的綜合影響後慎重行事,否則極易幹擾正常市場經濟秩序從而產生新的係統性風險。

中國52%的儲蓄率位居世界前列,但實體經濟融資困難,民間資本投資無門。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現行金融體製已不能有效服務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現行金融管理體製和以大型銀行為主導的金融市場格局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難以有所突破。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必須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從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體係、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合理界定政府金融監管邊界入手,打破傳統金融思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市場體係並明確各機構所應擔當的風險責任。在此前提下,處理好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關係,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目前以大型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格局。通過財政、稅收、金融政策等統籌兼顧,建立具有多層次、多元化、普惠製的金融體係;通過普惠有效的金融體係讓小微型企業擁有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機會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