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軍都山之戰(一)(2 / 2)

這一段時間皇太極也沒閑著,他在忙著集權,老奴留下四大貝勒共同理政的規矩,讓皇太極實在難受,處處掣肘。曾經鼎力支持皇太極的代善已經被邊緣化了,由其子嶽托署理正紅旗,阿敏也因征明不利被皇太極找了個理由給廢了,他的鑲藍旗被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接管了,多爾袞兄弟還算聽話,也接管了鑲白旗。四大貝勒就剩下個莽古爾泰了還礙手礙腳的,皇太極十分有耐性地等著,一點也不著急。這個年代雖說交通不發達,信息傳播的慢,可是草原上如此大的軍事行動還是瞞不了多久的,皇太極在九月初三終於得到了奧巴的求救信,皇太極軍略可能稍遜其父,但是政治上的靈敏卻大大超過**哈赤,他還快就反應過來了。若是科爾沁被林丹征服了,會引起一連串的雪崩反應,首先那些新歸降的蒙古部落會動搖,其次林丹的威信將大大提高,這將影響到外蒙三大部的態度,他們有可能傾向林丹汗。等等連鎖性的政治惡果是皇太極無法容忍的,同時他也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估計等他集結好了大軍再去時估計隻能給奧巴收屍了,他立即行動起來,召集了隨時待命的兩黃旗,正黃,鑲黃,正白此上三旗平時由皇太極親自統帥,同時又命令在遼河的蒙古部落抽調兩萬騎兵助戰。兩紅旗由於上次在昌平吃了虧,後來又被皇太極以作戰不利奪了許多人口,實力大減所以留守沈陽,莽古爾泰與多爾袞則集結後軍與糧草。

如此,皇太極湊足了四萬騎兵,星夜疾馳,三天三夜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地長驅八百裏來到鎮遠堡,這裏距勒珠爾根城尚有一百二十裏路,大軍人困馬乏,在得知城池尚在的消息後,皇太極下令全軍稍作休息。等明日,也就是九月初七,與林丹決戰。這時,林丹也接到哨騎消息,知道滿洲的辮子軍來了,林丹召集部將,決定留下少數兵力繼續佯攻,大軍則立即南下,準備與皇太極決一死戰。這是一招險棋,若是城裏的奧巴出城與皇太極南北夾擊,林丹汗絕無幸免,有的部將向林丹汗提此憂慮的時候,林丹爽朗一笑,輕蔑道,奧巴此人鼠目寸光,做事畏首畏尾,在情況不明朗時,他絕不敢輕易出城。我們迎頭痛擊皇太極之後再來收拾他。睥睨天下的英雄氣勢可見一斑。林丹汗連夜率軍趕到軍都山,依山下寨。這裏是皇太極的必經之地。

翌日清晨,微風徐揚,紅日初升,蒙古騎兵依著山勢分為四塊,輕騎兵在兩翼,中路重騎兵。還有最精銳的怯薛親軍在後壓陣,這是林丹效法成吉思汗的怯薛歹建立起來的,勇猛善戰自然不用說,最重要的是這一萬怯薛軍隻效忠於大汗一人,這是林丹的最後依仗了。探馬來報,女真人的前鋒已經出城了,預計兩個時辰就會抵達,林丹對於今日一戰充滿信心,天時,皇太極匆匆而來,隻有四萬騎兵,和自己旗鼓相當,而且他們長途奔襲,自己以逸待勞。地利,自己的騎兵居高臨下,能最大程度發揮戰馬和弓箭的優勢,敵人處於仰攻,戰馬的衝擊力必然大減。人和,皇太極雖說有四萬騎兵可是滿洲的辮子軍隻來了兩萬,必須擊潰這兩萬辮子兵,那麼依附於皇太極的那些蒙古人自然就不足為慮了。林丹望了望左翼,見左翼有些鬆散,這是他東征以來歸順的部落組成的,林丹皺眉道:“貴英,你帶一千親軍去左翼壓陣,等會要防止他們臨陣潰逃。”傍邊的一位高大漢子領命而去,林丹汗開始心不在焉地想著,等解決了皇太極,是先對付滿洲援軍呢,還是趁機吞並科爾沁?

日上三竿之時,蒙古人已經可以看見遠處滾滾而來鐵騎,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想要進行隱藏埋伏,迂回包抄是十分困難的,得知林丹汗在軍都山列陣相迎,皇太極索性直率大軍前來決戰,騎兵線式平推,緩緩而進,毫無縫隙。既保留了戰馬體力,也不給林丹汗一絲可乘之機。三裏,兩軍據此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