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愛是符合人性特點和兒童青少年發展規律的。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喜怒哀樂,理性而且合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發現並肯定孩子的價值;它並不把孩子當神來看,也並不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神;它尊重和發展孩子的獨立人格,而不把他們當做動物或者機器。
正確的愛大都是相同的,錯誤的愛各有各的缺陷。總體來看,都是違背了以上兩個方麵。我們來看兩種比較常見的錯誤的愛。
一是溺愛型。孩子成為兩代人“眾星捧月”的對象,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要什麼就有什麼,頤指氣使,盛氣淩人。家長對孩子關心愛護過頭,真是“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口裏怕化了”,事事幫孩子操作、代勞,孩子上小學了,還給喂飯;孩子上中學了,還幫他穿衣、整理書包。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與北京某中學的學生訪問日本,一個高一的女生向他抱怨:“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來了3次電話,今天早晨還用國際長途電話給我叫早”。溺愛下的孩子,要不個性專製,稱王稱霸,暴虐橫蠻,難於合作,團隊精神差;要不缺乏生活獨立性,不容易適應社會和集體,受不起挫折,性格柔弱。
二是壓迫命令型。這種類型的家長信奉“父為子綱”的封建論調,以為孩子是自己的,打罵、指揮、強製孩子是自己天經地義的權利,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是跟自己一樣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不顧教育科學要求和孩子的身心特點,蠻橫地施展大人的意誌。經常用以下祈使句吩咐督促孩子:“快去做作業”,“不準看電視”,“不能看漫畫書”,“把房間打掃幹淨”。這種教育培育下的孩子通常會比較膽怯,性格內向,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畏縮自卑,孤獨憂鬱,獨立性差;有的會產生逆反心理,陽奉陰違,心理陰暗,性格孤僻,欺蒙說謊,恃強淩弱。
正確的愛,收獲的是欣慰、幸福、自豪;而錯誤的愛,往往要麵對勞累、煩惱甚至痛苦。
2.家是“愛的港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展現和實施父母之愛的基本場所和依托。家庭氛圍的優劣,直接關乎孩子的成長。就好比莊稼與土壤,莊稼長得怎麼樣,肯定與其土壤有關。2013年湖南省長沙市高考文科狀元劉暢的父親在談及成功的經驗時說,培養孩子最成功的地方是給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最大的愛。
良好的家庭氛圍,應當像暴風雪夜原野中的小木屋,充滿著溫馨;應當像秋天清澈的潭水,寧靜透明;應當像港灣,讓人休憩放鬆;應當像森林中群鳥歌唱的早晨,彌漫著快樂、自由、清新。
家庭氛圍的美好與否,取決於孩子父母即夫妻雙方的性格和品德。開朗的人,家中自然會有更多的歡笑;陰鬱的性格,常會使家裏冷漠。夫妻勤勞,通常家中會井井有條;而一個懶惰的家,常常會窮困和混亂。因此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需要選擇有著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配偶,同時也要不斷改變和優化自己的性格和品德,這樣才有可能去培養優秀的孩子。莫紮特的經曆就是這樣,“母親安娜·瑪麗亞是一個性情溫柔、性格開朗的女子。莫紮特所具有的詼諧,有風度又不失和善的氣質,可以說是從母親那兒繼承來的”。
我的性格和品德有著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不過為了孩子,我曾試圖嚐試著變化。我天生沒有多少幽默的細胞,但為了讓孩子體驗和學習幽默,許多次我從網上下載幽默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夠樂觀、瀟灑,我就常常在洗澡的時候哼唱歌曲,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全家人一起享受早餐的時候,播放音樂和流行歌曲。家中並不快樂而指望孩子快樂,家裏散發著懶散卻希望孩子勤奮,從來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有不少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好方式。
①攜家人出遊
一家人外出旅遊或遊玩,是增進家庭情感的重要途徑。一段時間,遠離家庭的瑣碎與繁雜,避免日常生活中由於工作和學習而無法拒絕的分離,一連幾小時乃至幾周都與家人相處,一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一邊開展家人間的情感交流、嬉戲遊樂等,無疑可以使親情更加濃鬱。不僅如此,出遊還可大大增加孩子的見識。許多名人幼年都有隨家人出遊的經曆。法國作家雨果童年時期就遊覽過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德國神童卡爾·威特5歲時,就幾乎周遊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
我和妻子一直比較重視帶女兒出行。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遊覽市內的公園;還利用和創造條件,帶女兒去更遠的地方。在女兒高中畢業前,除了省內的風景名勝韶山、南嶽、桃花源、鳳凰、屈原祠等地方外,她還去過北京、上海、青島、大連、西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佛山、桂林、貴陽、遵義、昆明、大理、麗江等地。2002年暑假,妻子帶女兒去北京遊玩,行程中安排了參觀北京大學。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僅僅如流星般閃過的奢望後來竟然變成了現實——10年後女兒正式跨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