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山深處捷報傳(2 / 2)

不久夏老爹和老伴從地裏趕了回來。這老秀才已經激動的語無倫次。顫顫巍巍的用發抖的聲音逢人便問。“中了?中了?吾兒他真的中了?”這時身邊扶著他的人就笑著一遍遍的告訴他,“三叔公,真的中了”他卻仿佛沒有聽見,隻是不停得發問。鄰居見他不信,也不多說尋了兩個健壯的後生,扶著他二人向自家院子飛奔而去。那差官見了道:“好了,夏老太爺回來了。”正要擁著他說話,夏夫子三兩步走進屋裏來,平生第一次聽人叫自己‘老爺’,夏夫子這才從魂不附體的狀態中稍微回過神來,他茫然望著四下,目光一下子被堂中一個大紅色的豎匾吸引住,隻見上麵赫然寫著:‘捷報貴州麻哈老爺夏諱同龢,高中貴州鄉試第一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反複看了幾遍,念了幾遍,夏三叔公的眼眶裏便全是淚水,如何擦也擦不幹。想自己數十年寒窗,一次次衝擊科舉,卻是屢屢失敗,為此敗光了家產。還連累老妻知天命之年還要下地幹活。他之後又讓兒子也走了這條路,不知多少人背後說他迂腐不務正業。可最終他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雖然回報在兒子身上,雖然回報來的晚了一點。

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因為有個有出息的兒子,十年寒窗苦,世上幾人知。

夏老爹淚流滿麵,連給報信的官差兵役喜錢都給忘了。好在那班頭也是見過世麵的人,這種事情不知見過多少,也不見怪。

此時旁人早就尋來了老村長。村中二姓人的祖先均為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移江西之民以填雲貴時一同過來戍邊軍屯的明軍屯丁家屬,本村有夏餘兩個姓氏,當初一起被遷移到這個小山村來。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村中人口已經由當初的數十人發展到數百人,數代的姻親往來使得餘夏兩家已然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同時又互相暗暗競爭者。人人基本都是沾親帶故,雖然並不同姓但卻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連祠堂都是一同供奉兩姓祖宗。村長也是由兩姓人輪流執掌。清末民初正是家族勢力在農村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尤其是與世隔絕的封閉的山村了,鄉老村長往往便是一村的靈魂所在。村裏數百年連秀才都沒有幾個,如今卻出了個舉人老爺。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八十多歲的老村長夏老太公立刻決定接管一切慶賀事宜。他要大辦,不但要請村中兩姓族人,還要請鎮上大戶,以及縣裏地一些望族,不光要大辦流水席麵,還要在家族祠堂前麵立上一根及第的大旗,還要五畜牛羊,祭奠祖宗。

老村長一接過操辦大權。便開始分派工作。幾個見過世麵的後生外出到麻哈州置辦席麵所需的一切物資。幾個穩重的老頭翻山越嶺,跑到相鄰的都勻城中請來一班吹打手,嗩呐銅鑼蘆笙大號相關民間樂器一應俱全。還有相熟的人連夜跑到不遠的村裏請來一幫民間草台戲班子。剩餘的年輕人,上山砍樹的砍樹,伐竹的伐竹。為搭建戲台子準備材料,同時也為休憩夏“府”做準備。好供舉人老爺還鄉祭祖歡宴;山裏的女人勤勞能幹,早把祠堂裏放著的三十五張八仙桌全抬將出來,擦洗幹淨,以備開席祭祖時好用。

這次百年難得一遇的盛事使得整個山村沸騰起來。乃至很多年後仍然被村中老人當做茶餘飯後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