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隧道侵限換拱小結(1 / 2)

隧道侵限換拱小結

法律法規

作者:蘇醒

[摘要]換拱地段地質圍岩及初支都受到變形,穩定性很差。施工安全要求很高,因此,施工安全貫穿整個換拱過程,方案審批、圍岩加固、台車安裝、鋼架拆除及安裝、襯砌施工等。

[關鍵詞]隧道侵限 換拱

一、工程概述

本隧道緊鄰福建省青雲山山脈。隧道設計全長405m。全隧屬於淺埋隧道,隧道進出口屬於偏壓淺埋地段,埋深2-17m之間,隧道開挖範圍內地表左右高差6m左右。開挖斷麵大。隧道地質、水文條件複雜。由於施工中存在各種原因及本身地質問題,導致施工初期支護變形,沉降較大,侵入二襯。

二、侵限處理具體方案和技術措施

1、圍岩加固。在處理侵限部位之前,應對已鬆動變形的圍岩進行加固,才能保證置換的安全及替換的初期支護不在發生較大下沉。本隧道通過參建四方現場會勘,專題討論決定采用在換拱之前進行全環固結注漿,采用注漿方法來加固圍岩。即換拱前采取環向小導管岩體注漿,環向間距1.2米,縱向間距1米,長度2-3米,直徑42cm,壁厚3.5mm。注漿材料為水泥、水。采用水泥淨漿,注漿壓力0.5-1.0Mpa。注漿完成後通過開挖來檢測注漿效果,若注漿為達到固結效果,應及時予以補注漿。

2、換拱順序:

(1)臨時支撐。換拱前應對已變形初期支護鋼拱架利用換拱台車施做臨時支撐,避免壓漿或置換過程中原初期支護鋼架失穩。換拱台車采用I18工字鋼製作,共設三榀鋼架,架設臨時支撐、橫撐,橫豎撐間采用Φ22鋼筋連接,以免在壓漿或換拱過程中相鄰拱架受力過大而失穩。

(2)置換順序及原則。置換順序應遵循從已施工二次襯砌端開始,逐步推進。對每環的拱架置換應遵循先牆後拱的原則。

(3)開挖及拆換。為保證換拱安全,利用換拱台車從已施工二襯一段開始根據台車間距,隔三榀拆換三榀一次,然後向另一端推進0.5m再拆換3榀,直至將5.5米範圍內初支鋼架全部拆換完,並采用雙層小導管預支護。待本段初支穩定後利用在小裏程作業的既有襯砌台車,及時施工已換拱段的襯砌。按此逐步推進。換拱中不允許在侵限範圍內同時開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作麵換拱。開挖主要以人工利用風鎬開挖為主,嚴禁采用爆破作業。

(4)開挖及鋼架拆除。開挖及鋼架拆除順序:充分利用換拱台車長度,采用順序開挖,先牆後拱方法,且每次隻能開挖一榀,開挖主要以人工利用風鎬開挖為主,嚴禁爆破作業,盡量減少對圍岩的擾動,開挖預留變形量15cm。初支鋼架及網片分三個單元采用氧割逐一進行拆除。

(5)鋼架置換。開挖前要將製作好的支護鋼架及鋼筋網片運至現場,噴漿機等設備調製好,開挖拆除原初期支護鋼架完成後立即對開挖麵進行初噴,架設新鋼架,並鋪設鋼筋網片,鋼架通過連接筋固定完成後開始噴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後方可隔兩環進行下一循環開挖。

(6)施工輔助措施。采用Φ50雙層小導管預支護,長度5米,共51跟,並將置換後鋼架與小導管焊接以增加穩定性,確保施工安全。

(7)二襯施工。換拱完成後,到達施作二次襯砌要求時,即及時施作二次襯砌。二次襯砌拆模時,根據要求,當受到圍岩壓力較大時,二次襯砌混凝土封口及封頂強度必須達到設計的100%,方可進行拆模;受圍岩壓力較小時二次襯砌混凝土封口及封頂強度必須達到設計的70%。本隧要求強度必須達到設計的100%。防止初支沉降,引起整體襯砌不穩定,出現開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