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問題學生轉化案例(2 / 2)

我知道我已經觸動了他的心弦,趕緊說:“雖然今天早上的事讓她很傷心,可是有哪個老師會和學生計較。剛才我和她在辦公室談話時她還說自己當時的情緒激動了些,其實可以更理性些。她還說,吵過這一架你心裏肯定有疙瘩,不要因此影響了你對英語的學習。”

“那我一下課就去道歉。”“好,我陪你,給你打氣。很多時候,老師都會密切關注自己學生的變化發展,希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他,就象現在我想幫你一樣。如果每一位同學都象你一樣能認識自己,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老師就會更欣慰而且更賣力,陪你們走好人生的這關鍵一程。”他用力地點了點頭說“老師,我明白了,看我的行動吧!”

由於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家庭的、自身的種種原因,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進取心強與自製力弱、成才欲望與厭學心理並存這兩大心理矛盾。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有時片麵地堅持己見,對教師或家長的要求 ,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牛,不能控製自己,憑衝動行事。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學習太苦太累而難以持之以恒,厭學心理陡增。這種複雜的心理容易使他們把矛頭直指對他們時時提出學習要求的老師,造成師生關係的惡化,進而影響教學教育工作。如果無法正確認識這些矛盾並幫助學生解決,我們老師的教育工作就是吃力不討好的過程。處理好“問題學生”的問題,要做到“兩個理解”。

一是理解他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學習存在問題是導火索。這些學生雖然學習習慣不好,但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尊重與愛護,因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有更大的心理壓力。我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尊重和愛護了他,才引起我們師生情感“共鳴”,使他恢複理智和自尊,從而冷靜的思考自己的責任和不足。

二是理解他所犯的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今天我盡量地理解他的失誤並寬容他,力爭站在他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麼做才能更好”。所以,他才感到我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給他改正的機會。如果我歧視他、打擊他,就會誘發他的逆反心理,既降低了我的威信,把緊張的師生關係擴大開來,又不利於他改正錯誤。

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一個係統工程,是一個教會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構建各種和諧關係,努力成人成材的過程。隻要我們用真心去嗬護他們,誠心去善待他們,問題學生的轉化不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