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播體操教學的有效性研究(1 / 2)

廣播體操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教學方法

作者:雷曉蘭

[摘要]隨著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廣播體操的多樣性發展不僅要適合個體的身心發展特征,還應在其內容上有所創新,在組織手段、方法上進行適當改革,積極融入新的元素,使廣播體操具有多樣性。

[關鍵詞]廣播體操 多樣性 有效性

1前言

每次在學校上課間操的時候由於專業的關係,總要忍不住停下匆匆的腳步,看上一眼孩子們的課間操。可是我發現孩子並不喜歡課間操,主要表現為:做操過程中說話、搞小動作的學生非常多,動作隨意,身體過於放鬆,表情木訥,動作無意識。學生做操的認真程度由高年級到低年級呈遞增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高,做操程度的認真反而更低。本文將在分析做操質量下降原因的基礎上,探討廣播體操的有效性,進而提出提高學生做操質量的對策。為陽光體育運動更好的開展以及增強青少年體質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中心小學、附屬爆花小學、炮台小學等一些學校的小學生做廣播體操差的表現進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在伍隍鎮中心小學擔任4年的體育教學、走訪觀察小學生做廣播體操表現差的原因進行分析;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有關廣播體操發展的資料文獻,參考有關論著和廣播體操案例分析,為本文研究打下了理論基礎;觀察法:觀察了伍隍鎮中心小學、爆花小學、炮台小學;和無意間走訪所看到的一些學校。

3 廣播體操對學生的身心具有重要價值

廣播體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課間操和體育課的基本內容之一,廣播體操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學校教育中全體師生每天參加的第一次活動,能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形式。廣播體操在學校推廣目的在於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廣播體操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從頭、頸、肩、上肢、上體、到髖部、下肢、膝、踝等身體各關節部位都能夠得到有效地鍛煉。因為廣播體操科學合理地安排了動作的順序,采用了向心運動的順序,由上到下,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然後由局部到整體,這樣是比較符合人的生理結構特點的,也是比較適合人體運動規律的。

4充實廣播體操內容

要對廣播體操的內容進行充實,可借鑒健美操、韻律操等項目中的元素對廣播體操進行延伸;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於對廣播體操的認識不夠,對這部分中小學生,就要提高他們對廣播體操的認識,使其理解廣播體操對個體健身休閑、育人方麵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對廣播體操監督、指導和管理意識的不足也有一定的影響。現實中廣播體操大多是在各級學校集中開展,這種形式使得廣播體操開展的過程僅僅停留在形式方麵,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廣播體操的局限性和單一刻板的形式造成的。因此,我們的廣播體操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製定相應的體係和內容,使其實現多樣化,不斷地走進各個學生群體的生活當中,最終在全國範圍內繼續推廣下去。

5體育教師上課內容要靈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麵發展。廣播體操的動作編排要更加係統化、靈活化,並且以全身運動為基礎力求使學生的身體各部分都得到活動,靈活地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滿足學生不斷求新的好奇心。同時,可以根據課堂情況,采取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隊形進行練習或變換領操隊員,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廣播體操的美感,手型、腳步、動作方向變化要多樣,動作力度要加強。在動作編排上要靈活多樣,移動路線要巧妙,充滿青春活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並且加入流行的音樂風格,節奏歡快,凸顯伴奏,把握音樂主題,強調音樂的整體個性,使得學生更加願意在集體生活中展現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