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景理論在盈餘管理問題中的應用展望(1 / 2)

前景理論在盈餘管理問題中的應用展望

理論研究

作者:王文歡

[摘要]通過介紹前景理論並對國內外前景理論的應用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總體評價,並提出今後的研究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前景理論 盈餘管理

一、前景理論介紹

前景理論最早是由卡尼曼和特維斯基(1979)明確提出,概括起來,前景理論主要結論有四點:(1)人們不僅看重財富的絕對量,更加看重的財富的變化量。(2)人們麵臨條件相當的損失時加傾向於尋求風險,而麵臨條件相當的盈利時更傾向於規避風險。(3)財富減少產生的痛苦與等量財富增加給人帶來的快樂不相等,財富減少產生的痛苦大於財富增加給人帶來的快樂。(4)前期決策的實際結果影響後期的風險態度和決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風險偏好增強,而前期的損失加劇了以後虧損的痛苦。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者從現在的盈利或損失中獲得的效用依賴於前期的投資結果。

二、綜合述評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一)綜合述評

目前,國內外對於前景理論的研究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有學者對於前景理論在財會問題研究中的可行性進行了可行性解釋,有學者運用前景理論解釋了惡性增資、股權融資傾向、盈餘管理行為等問題,可以說,國內學者已經認識到了前景理論這一較新的理論的重要性,並且已經對前景理論有了一定的研究。坎內曼和特維爾斯基的研究認為:人往往會出現係統性錯誤而偏離經濟學的最優行為假定模式,而且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問題往往都十分複雜,需要更複雜的符合人們心理規律的行為科學理論來解釋。

(二)進一步研究的思路

我們是否可以運用前景理論的結論和分析方法,如價值函數、參照點等,分析企業在處於某種狀態下將會采取怎樣的盈餘管理行為,如當企業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時,企業將會進行怎樣的盈餘管理,這種盈餘管理行為是否如前景理論所說的那樣,以此來驗證前景理論對於盈餘管理行為的可解釋性,以期從中獲得靈感,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並將這種理論應用到更多的企業行為的解釋中,這樣會給監管部門帶來最直接的切入點,為政策的製定提供直觀的前提。比如:根據我國有關ST製度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若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ST公司若繼續虧損將被強製退市。將總樣本分為以下四組:連續虧損組(即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首次虧損組(即上年盈利而本年虧損的公司)、扭虧組(即上年虧損而本年盈利的公司)和連續盈利組(即連續兩年盈利的公司)。

企業進行盈餘管理所承擔的風險可以分為向上盈餘管理所帶來的風險和向下盈餘管理所帶來的風險。對於向上盈餘管理所帶來的風險,若今年向上管理的程度太大,將導致以後年度的盈餘管理難度加大,以後年度基石進行了向上的盈餘管理也無法達到今年的業績標準,市場將會以今年為標準來衡量以後年度的盈餘狀況,這樣會導致市場認為企業盈餘水平下降,以此來不看好企業的長期發展。對於向下盈餘管理所帶來的的風險,一部分是向下盈餘管理會帶來市場對於企業的不看好,如股價下跌等;另一部分來自企業內部,即未來期間能否衝回這部分盈餘管理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