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墾利縣政府服務企業的幾點思考
理論研究
作者:高輝
[摘要]近年來,墾利縣主抓改進服務企業工作,向廣大企業傳遞了努力建設一個更為負責的服務型政府的信號,政企聯動拓寬市場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事實上,當前政府經濟職能的發揮尚有很多不完善之處,政府必須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品質,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服務。
[關鍵詞]政府 服務 企業
一、墾利縣政府服務企業的現狀
墾利縣積極探索適合縣情特點的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沿著由過去的計劃經濟式向市場經濟式的方向變遷,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主要體現在:管理的成分少了,服務的成分多了;計劃手段和行政手段少了,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多了。
(一)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為切實解決影響墾利縣工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墾利縣開展了“百名幹部聯百企”活動,建立了縣級領導、縣直部門主要負責同誌“一對一”幫扶聯係企業製度,堅持“服務無條件、幫忙不添亂”的工作思路,真正做到了“企業圍牆內的事,政府不幹預不插手,企業圍牆外的事,有困難找政府”。
(二)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實行重點建設項目直通車和開通綠色通道,建立重點項目聯席會議製度,成立大項目推進領導小組,一個項目配齊一套班子,切實解決項目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推進新一輪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梳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實行“企業寧靜日”製度,開展“送政策?進企業?促發展”宣講活動,加大行政事業收費清理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吃地盤、欺行霸市和吃拿卡要等不良行為。
(三)創新人才建設機製。深入企業,搞好企業用工調查,摸清企業用工情況,充分發揮網絡、報刊、廣電等一切有效的媒介,建立招工信息平台,以政府為組織者,政企合作開展招聘會,引進人才,為企業輸送勞動力。創新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模式,從單純引才、單純招商向“人、財、項目”打包引進模式轉變。
(四)全方位打造平安墾利。增強“服務發展重於一切,服務經濟高於一切”的服務理念,以打造“和美幸福新墾利”為目標,加大社會治安設施投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不穩定因素從源頭上進行集中排查,營造讓投資者和人民群眾安心、放心的投資創業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成效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墾利縣政府服務企業工作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服務缺位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墾利縣各部門服務意識逐步增強,各具特色的服務都很到位有效,但部分需要部門聯合解決的問題,解決時間相對較長;有時多個部門同時關心企業,密集調研,無形中牽扯了企業較多的精力。
(二)網絡平台利用率還不高。雖然墾利縣通過政府網站、中小企業山東墾利網站等網絡平台及時向企業發布政策信息,但由於基礎設施、思想認識等因素影響,多數企業仍以媒體宣傳、政策培訓、行業協會等為主要途徑,了解政府最新出台的優惠政策,網絡信息平台還沒有發揮最大的效用。
(三)中介服務機構較少。目前墾利縣為企業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較少,服務內容多集中在融資、會計審計、法律谘詢、職工培訓等方麵,還不能滿足企業在人才引進、軟件開發、企業診斷、信息研究等方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