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頂板條件下破碎頂板的控製
理論研究
作者:吳婉瑩
[摘要]結合冒頂事故案例,對冒頂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破碎頂板工作麵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複合頂板特性 冒頂原因 破碎頂板 管理措施
在煤礦這個高溫行業中,時時刻刻抓安全生產,但時不時還是會有災難發生,這都不是我們願意看見的。在礦區發生冒頂事故,複合頂板冒頂事故相當嚴重。分析,研究,探討破碎頂板的控製對預防頂板事故發生,實現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複合頂板特性
在複合頂板條件下絕大部分冒頂事故,是屬於無顯著礦壓顯現的冒頂事故。事故前征兆不明顯,有時防不勝防,對安全威脅極大。複合頂板的特性是下軟上硬,下部軟層的厚度一般不小於0.5m,且不大於3m。容易發生離層,在軟硬頂板之間常有極薄弱光滑麵,粘結力很小極易分離。
二、複合頂板推垮型冒頂原因
1、冒頂特點
(1)冒頂前工作麵頂板壓力大,支架無變形損壞,支柱無明顯下縮。
(2)大多情況下,冒頂前工作為偽頂,直接頂已沿煤壁斷裂,冒頂前有明顯征兆,推垮時速度較快,靠采空區的支柱往下傾斜,頂板掉渣。如判斷正確,人員必須馬上撤離。
(3)多發生在初采、初放及周期來壓階段。
(4)在任何工序都可能發生,多數發生在移梁及移溜過程。
(5)冒頂發生後支柱沒有斷,隻是傾斜。
三、複合頂板冒頂原因
1、在推采過程中,支架初撐力、剛度不夠時,就會發生冒頂。
2、在推采過程中,維護不及時,背頂不嚴,支架不牢固出現漏頂,就會出現大型冒頂。
案例分析:
朱家河煤礦11503工作麵冒頂事故。11503工作麵走向長度662m,傾斜長127m,煤層厚度3.5m,煤層起伏不定,為典型的複合型頂板。初采時,機尾20m處機組未及時打貼幫柱,出現漏頂,支柱支撐力不足,造成推垮性大冒頂13m。
事故原因:
1、未及時維護,初采時特殊支護不到位,未及時打貼幫。
2、支柱初撐力不足。
3、局部漏頂支架托空,造成大麵積偽頂、直接頂推倒支架。
四、破碎頂板工作麵管理措施
1、加強生產地質工作,掌握回踩工作麵複合頂板、底板及水文情況。
2、掌握複合頂板礦壓規律,盡量選擇相對穩定的層位。
3、要認真編製切實安全可行的技術措施,對工作麵抓重點,兩端頭,變化帶,加強特殊支護等等,嚴格按照工程質量管理。
4、適當加強支護密度,但要有利於護頂;用塑料編織網護頂等措施。
5、嚴格正規循環作業,加快工作麵推進速度,做到“三直、一平、兩暢通”。
6、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學習及熟記崗描,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不定時檢查作業人員。同時企業應獎罰分明,個人應向標杆學習,爭先創優,堅決杜絕“三違”,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
總之,我們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求身邊的同事,按照標準要求去生產。那麼,煤礦這個高溫行業就不在那麼可怕,每一位職工都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參考文獻:
[1]王樹玉.煤礦事故分析和防治對策.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2]李華奇.礦山地質.煤炭工業出版社,2005.
[3]侯三成.采煤工.煤炭工業出版社,2004.
[4]朱家河煤礦生產科事故統計資料.
[5]韓誌文.煤炭技術,2010,(02).
[6]煤炭工程,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