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國飲食文化(2 / 2)

韓式海帶湯味道很清淡,有加牛肉或蜆的兩種做法,加牛肉就較補身,有助減低海帶的寒性;加蜆味道就較鮮甜,如今隻有傳統的韓國料理店才有這湯供應,而且多賣海帶蜆肉湯,貪其味道鮮甜。

來到韓國,體驗韓國的飲食文化是一堂必修課。

對於韓式餐館而言,有的中國朋友來到韓國會有這樣的體會:跟電視劇裏演的太不一樣了,有人誇張地說在韓國會做一道菜都能開個飯店。很多韓國路邊的小餐館沒有菜譜,菜單都貼在牆上,很多店都隻做一兩樣,比如豬肉湯飯店、參雞湯店和石鍋拌飯店。即便是韓國的烤肉店,也不像在中國,哪怕是再小的飯店也能有很多的選擇,可以說中國飯店的特點是“全”,韓國飯店的特點是“專”。但是不用擔心,在韓國即便你點一碗方便麵,等菜全部上齊時,也不會隻有孤零零的一碗方便麵,因為韓國無論何時,都會有伴餐。伴餐,通俗講就是小菜,這些小菜都免費提供,不夠可再加,主要以泡辣白菜、甜蘿卜為主,樣式和數量每個飯店各不相同。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很多的韓餐店沒有高椅和高桌,用餐時要就著低桌席地而坐。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隻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隻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韓國的餐具每桌都配有不鏽鋼製的筷子和勺子,筷子是扁平的,與中國和日本都不一樣。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麵,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裏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隻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麽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餐前如果有擦手的濕巾,一般一年四季都是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從不加溫。韓國人沒有喝熱水的習慣,所以提供的飲水也都是冷水,需要熱水得特別向服務員要。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在很多方麵,各個國家之間的飲食習慣是有共同性的,但由於每個國家的生活習慣和曆史不同,飲食習慣上也產生了一定得差距。隻要我們細心體驗,就可以感受到一個國家的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