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博”(薩滿)服飾、神器的造型內涵
理論研究
作者:春香
[摘要]雖然不可否認的是科爾沁博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變化,但由於地緣、經濟、政治等因素,科爾沁博仍比較完整地保留了這一原始宗教的諸多特征,也正是科爾沁博的原性和完整性使得該區域成為薩滿文化實地調查和學術研究關注的焦點所在。
[關鍵詞]科爾沁博 蒙古族薩滿
科爾沁博是近世遺存較為完整的原始信仰文化之一。作為蒙古博的一個重要分支,科爾沁博承襲了遊牧民族原始宗教的共性,且除此之外科爾沁博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不僅在服飾、儀式、崇拜物等方麵有一定的特色,在博傳承過程中衍生的派係和不同職能的博也與其他草原民族有很大的區別。尤其在佛教介入該區域之後,科爾沁博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做了一定的轉變,衍生出與佛教相和諧的白派博,從目前科爾沁博遺存的狀況來看,博基本屬於白派,真正的黑派博比較罕見。雖然不可否認的是科爾沁博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變化,但由於地緣、經濟、政治等因素,科爾沁博仍比較完整地保留了這一原始宗教的諸多特征,也正是科爾沁博的原性和完整性使得該區域成為薩滿文化實地調查和學術研究關注的焦點所在。
一、科爾沁薩滿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
科爾沁蒙古族大部分生活於農村地區,而他們的生產方式正是以農業經濟為主,以畜牧、狩獵等為輔的多種經濟並存。這在科爾沁蒙古族薩滿的法衣中也得到了反映,出現了一些植物紋樣。根據經濟文化類型理論,各民族的生產方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而且對其精神文化也產生影響。薩滿教文化必然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生產方式的影響。
二、薩滿法服
1、法服的顏色
服裝從起源開始就具有了適用審美與象征的雙層意義,蒙古族薩滿服飾的色彩很豐富,普通的薩滿服裝中黃色代表皈依佛教,藍色代表蒙古族祖先的薩滿。但從根本上來講大體分為黑色和白色兩種,它們象征著兩種性質的薩滿,穿黑衣的薩滿遵從原始薩滿的教規,人稱黑薩滿;穿白衣的薩滿是皈依佛教的薩滿,人稱萊青。
2、法服的種類
(1)法冠
科爾沁蒙古族薩滿佩戴的法冠被稱為“多郭拉嘎”,用銅或鐵做成,其裏麵都有一個棉布製作的襯帽,前麵裝有黑色絲線的纓穗垂至眉下,蒙語稱“哈啦哈布其”。其正麵刻畫出五個並排的蓮花瓣狀物,中間一瓣略大一些。有的“蓮花瓣”上刻有五佛爺、神樹、銅錢與飾紋。有的法冠上還有銅鈴、小鳥等裝飾。近代科爾沁博行博時頭上的妝飾因男、女性別而有明顯的區別。
(2)法裙
近代科爾沁博稱它“達拉巴其” , 是蒙古博法服中最獨具色彩的部分。無論男博、女博, 也無論哪種流派, 法裙都是他們必備之物。法裙由“襯裙”和“罩裙”兩部分組成。襯裙布質分左右兩片, 每片略呈上窄下寬, 用一根布帶連接係於腰際。哲盟博物館收藏的兩件實物藏品一件為黑裏黑麵, 滾紅邊, 鑲配以火焰和蝴蝶圖案。
(3)盔甲服(“將軍服”)
這是近代科爾沁博的法服的一種, 或者說是科爾沁博的一類——萊青的服飾。海西希文章強調了薩滿的正統服裝是“盔甲服”或“斑點服”, 並且細致地描述了它們是如何由無數小片、小鈴或金屬物件和錐形細長片構成的。海西希認為, 它是代表了被喇嘛教滲透以前的薩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