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師是區域遊戲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成為遊戲主體。
區域活動的本是能夠滿足幼兒主動學習、自主發展需要的有效活動形式,但許多教師在區域遊戲指導過程中常用指令性語言,“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剝奪了幼兒思考與行動,不利於幼兒自主學習。教師應該運用“開放性”指導策略,嗬護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
當遊戲內容深入不下去時,幼兒對遊戲失去興趣時,老師及時點撥,啟發、誘導,拓展幼兒思路,深化遊戲主題,使幼兒創造出豐富多彩地活動,提高幼兒對做遊戲的積極性。如在易拉罐建構區是裏,幼兒用易拉罐搭大橋,可搭了一半沒有成功,幼兒來叫老師,老師故意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誰能幫幫我?”這時陳涵奇主動上來說:老師我來給幫你!”就這樣陳涵奇和其他幼兒又一起繼續遊戲起來,建構區的幼兒很快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試著用同伴的方法進行遊戲,很快一座大橋建構起來了。
教師以合作者身份積極參與幼兒的遊戲活動,共同分享遊戲的體驗。遊戲中幼兒有成功、滿足的快樂或失敗、不如意的情緒體驗。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情緒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共享。這樣不僅能夠增添遊戲的興趣,也提供了幼兒表現和發展的場所,同時也使幼兒間有更多的雙向交流、平行學習的機會。教師及時、有效的把握幼兒的心理和表情,去了解孩子們心理在想什麼,不斷的創新遊戲情節,提高幼兒積極性。
四、幼兒自主參與區域遊戲的評價,把區域遊戲評價權交給幼兒。
把區域遊戲評價權給幼兒,善於發現幼兒遊戲中的閃光點,體驗區域遊戲的成果,獲得新的區域遊戲經驗,強化遊戲中的良好品行,為下次開展區域遊戲提供知識、技能、情感上的支持。通過幼兒“說說”、“辨論”、“分析”三步聚,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活動的主人。通過“說說”的過程讓幼兒間獲得經驗的共享,談談遊戲中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或不愉快的經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通過“辨論”的過程,讓幼兒間獲得智慧的碰撞,肯定、依循幼兒的評價內容,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組織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觀點。通過“分析”的過程讓幼兒間獲得觀點上的提升。引導幼兒分析問題的產生原因,設法解決,看清自己和同伴的優點又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增長自信心。如大班“麻辣燒烤”遊戲結束後,幼兒圍坐半圓,老師問:“浩哲和在麻辣燒烤裏賣燒烤,你們方法不同,都用了什麼方法說說看”。浩哲說“我用買二送一的方法,有許多人爭說買”。晉鋒說“我燒烤做的顏色、形狀我排的好看,也有人買”。老師問:“小朋友說說哪個方法好?有誰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幼兒討論來討論去,爭著說出自己的看法、觀點,產生了一係列新的方法。
總之,區域遊戲是一項參與性和自主性很強的活動,在區域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是很好的策略。讓幼兒作主選擇區域遊戲,將遊戲真正還給幼兒,讓他們充分遊戲,快樂學習,真正做到讓幼兒的自主選擇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材料和同伴、活動的進程等,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滿足幼兒好奇心的需要,滿足幼兒社會性交往的需要,滿足幼兒自我肯定的需要,使幼兒的身心愉快,更好地促進幼兒各方麵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