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職教幼教
作者:陳國英 時依麗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探討了如何利用多媒體網絡平台,開發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網絡環境 大學英語 個性化閱讀 教學研究
英語閱讀是高職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必修課。傳統高職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主要采用係列閱讀教材,教材內容更新比較慢,可讀資源有限,教學內容、數量往往難於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和知識建構所必要的輸入數量,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特網中有大量的學生可讀的相關資源,隻要具備了基礎的信息搜索能力,學生就可以在其中有選擇的獲取閱讀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多媒體網絡平台,開發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逐步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培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是大學英語課堂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網絡資源在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使用
1.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當今世界人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徑已然變成了網絡。網絡擁有最豐富的知識庫和信息資源,在知識信息的浩瀚海洋裏,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在課前進行預習、思考,並利用網絡上的資源來分析、討論問題,最終形成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運用手、眼、腦的功能,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知識麵。因而,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英語閱讀的課程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供更好的學習效果。
2.結合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技術,結合情境教學法,為英語學習創設一個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和效果。多媒體網絡在情境創設方麵有著無可匹敵的優勢:聲音、圖像、動畫以及影像的集成,可以真實地描繪出自然界的聲、色、形,讓學生能夠融入真實情境;共享的特點可以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障礙,讓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學生也可以逐步養成自主參與學習的習慣;超文本鏈接等交互性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當代信息化社會的需要。
3.強調文本背景知識,提高學生文化敏感性
根據英語教學心理學和閱讀認知模式我們得出: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背景知識了解得越多,他的理解能力就越強,閱讀速度也就越快,因為他無需再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本,學生可以利用已經擁有的背景知識文本進行不斷地預測、肯定與修改,從而在整體上把握文本。因此對於文本背景知識的缺乏就成了除陌生的單詞、短語和句法外的英語閱讀中的最大的困難了。語言是思想、文化的載體,不同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東西方社會的文化差異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文化衝擊同時也造成閱讀理解中的一些困惑。因此,為了學生日後能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和交流,教師必須要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