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科學教育幼兒手工活動材料的運用和指導(2 / 2)

(三)做一做,親曆手工活動的過程。

1.製作不倒翁時,如果讓兒童獨立設計再動手製作,他們就必須在感知基礎上概括出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後,進一步探究其為什麼不倒的原因。這裏,兒童可能會有種種假設(如底部的重物放多少、放在哪個位置比較合適等等),這些假設是否正確,需要一一驗證。如果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兒童是不可能做出不倒翁的。除對這一關鍵原因的探索外,整個製作過程還可能會包含如下一些探索,如發現合適的材料、尋找適當的固定重物的方法和位置等。整個過程由此可能需要不斷調整設計,改變製作行為。

2.關注活動進展,鼓勵幼兒大膽嚐試、反複驗證。讓幼兒親曆以探究為主的活動是幼兒學科學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神情、行為表現、討論的問題等,注意幼兒有哪些困難和認知衝突,以便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給予必要的引導。教師應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嚐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幼兒隻有在嚐試過程中才能獲得主動學習和發展。

(四) 曬一曬,分享幼兒手工活動的成果。先把幼兒做好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進行展示。讓幼兒說說自己不倒翁和其他人的不倒翁的不同之處。同時分享自己製作不倒翁的過程,說說在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怎麼克服的。通過曬曬自己的成果,讓幼兒知道分享具有重要意義,分享可以幫助幼兒得到玩伴的信任,在與玩伴的玩耍過程中,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幼兒尋找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分享行為較為突出的幼兒,能較好的解決交往所遇到的問題,能夠積極的幫助他人,分享為幼兒的社會交往奠定了基礎。

三、結語

在手工活動中滲透科學教育使幼兒能夠更積極主動探索,教育者要充分發揮手工活動與科學教育的這種融合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在探索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幼兒對事物進行細致耐心的觀察,對未來情況作出預見,幫助幼兒驗證預見,並提出問題彼此交流。正是在這一係列活動中,幼兒接受了科學教育的訓練,豐富了他們的社會常識。幼兒科學教育沒有也不可能直接培養科學技術人才,但從長遠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來一代人的科技素質的基礎,從這個搖籃中,將誕生迎接未來科技革命時代的新一代科學家和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柳誌紅.幼兒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之我見[J].山東教育,2005,(12).

[2]於開蓮.手工製作活動中的材料運用及教師指導[J].學前教育,2008,(1).

[3]黎妍妍.科學地開展幼兒手工活動[J].安徽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