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設離岸金融中心的國際經驗借鑒
經濟研究
作者:楊密密 方顯倉
[摘要]上海建設離岸金融中心近些年來一直是經濟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我國經濟也加快步伐融入到全球經濟中,國內掀起一股離岸金融熱潮。上海市要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離岸金融業務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離岸金融中心 經驗借鑒 啟示建議
一、新加坡及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曆程及經驗總結
(一)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
新加坡的亞洲美元中心地位開始於1968年10月。當時亞洲各國吸收了大量美元,一些在亞洲的美資銀行策劃在亞太地區設立一個離岸金融中心,能把亞洲地區的美元流動資金集中起來,以消除美國限製資金外流的緊縮措施的影響。當時新加坡政府為了把新加坡發展成一個重要的國際性區域,采取措施吸引外資,對國外銀行開放國內市場,逐漸放開黃金、外彙管製,大力推行開放政策和改造新加坡經濟結構的計劃。亞洲貨幣市場的設想正好與其要求開拓國際業務、提高國際地位的情形相吻合,於是新加坡政府果斷抓住當時的有利條件,頒布各項優惠政策,采取很多優惠措施吸引外資,創建了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
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的關鍵要素總結:
1、在地理位置上,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出入口,是便利的貿易港口。在時區上新加坡既可以銜接北美洲和歐洲市場的交易時間,又可以填補其他亞洲市場清淡的時間,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可連續供應金融服務的國際金融市場。在倫敦、蘇黎世金融市場收市後,紐約、芝加哥正好開始,而他們收市後,東京、新加坡和香港又相繼開市,真正形成了全天候交易。
2、在離岸金融市場結構上,新加坡采取的是人為創設、內外分離的形式,這類離岸金融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離岸業務所經營的貨幣可以是境外貨幣,也可以是本國貨幣,但是離岸金融業務和傳統業務必須分別設立賬戶,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立,居民的存款業務與非居民的存款業務分開,目的在於防止離岸金融交易衝擊本國貨幣政策的實施。
3、在政策支持上,為了吸引外資,新加坡政府實行了很多優惠措施,包括存款準備金、存款保險金的優惠,取消亞洲美元市場的外彙管製,以及一係列鼓勵外國人投資、跨國公司總部營業的稅收獎勵及減免稅措施,這些措施積極推動了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的形成。
4、在法規監管上,新加坡政府於1971年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專門負責金融行政和金融業務的有關事項,並致力於促進金融自由化,該機構以廉潔、效率高、執法嚴著稱,在其監管下,新加坡的金融市場健康並快速成長。新加坡的政府機構非常看重“高薪養廉”,以廉潔、效率為重點,杜絕了很多貪汙腐敗的行為,加上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這保證了外商投資和金融機構競爭的公平性,因而吸引了許多跨國資本的流入。
5、在金融體係上,新加坡有著健全的金融體製和完善的金融監管。自亞洲美元市場成立,新加坡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相繼開放外彙市場,成立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推出創新的離岸業務,並實施銀行業改革計劃以營造更為自由的金融市場。這些改革措施使新加坡金融體係從一個強調管製、注重風險防範的市場,演變成以信息披露為本、鼓勵金融創新的金融中心。加上新加坡監管當局對金融業務進行了有效的監管,使得外國的機構投資者和政府對新加坡的金融環境充滿信心,促進了其業務的開拓。同時,新加坡有著充沛的金融人才資源、專業化的服務和現代化的通訊設備,能夠進一步促進離岸金融的發展。
可以看出,新加坡建設離岸金融中心的成功最根本的一點是:根據自身特點,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製定了符合本國國情的金融發展之路。新加坡離岸中心是在有效監管,不斷放鬆管製,推陳出新和貫徹多元化發展方針的基礎上迅速成長起來的。一方麵新加坡注重法規和金融監管的高效,有效地防止了離岸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和非生產性領域,減輕了泡沫經濟的程度;另一方麵又主動逐步放鬆管製,推動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政府順應時代要求,循序漸進,積極主動地加以培育。
(二)香港離岸金融中心
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不同於新加坡,它屬於自然形成的。七十年代起,香港金融市場進入大發展階段,從一個重要的銀團貸款中心,逐漸演變成為離岸金融中心。一方麵,政府為推動金融市場國際化采取了一係列開放措施,鼓勵外資進入。另一方麵,七十年代正逢國際金融資本向亞太地區擴張,尋求新的投資熱點,在這一背景下,大量海外資金及機構湧入香港,同時大量借調海外資金擴展國際信貸業務,使得香港金融市場得到長足的發展。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地區近30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加速了對這一地區的資金需求,促進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
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關鍵要素總結:
1、優越的地理位置。香港位於中國珠江三角洲南部,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海空交通中心,自由貿易港。在時區上它填補了紐約和倫敦在時差上的間隔,可以實行全球24小時金融服務。因此,香港集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於一體,被稱為“東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