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幾點思考
高教研究
作者:劉靜洋
[摘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的高低,對於能否把他們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同時也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為此,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置於學生工作首位,充分發揮思政課和校園文化的作用,形成課內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素質 教育途徑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的高低,對於能否把他們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校園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課內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氛圍。
一、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置於學生工作的重要位置
高等學校是培養和輸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這就決定了高校的既要負曆史責任還要負社會責任。因此,高校就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來辦好教育和培養人才,既要使大學生熟練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其他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努力成為合格的專業人才,同時又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堅定實踐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活動的一些負麵影響,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思想對大學生價值觀和民族意識衝擊較大,致使一部分大學生熱衷於功利化、世俗化的個人價值取向,片麵強調個人目的,忽視對國家民族的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麵,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麵,還有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大學生受到那些不利於大學生成長的腐朽思想觀念的侵襲。為此,高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在工作的指導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還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摸索並形成一套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強的工作機製,建立起由思政課教學,學生工作部管理和團委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
目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與預期的工作目標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重於內容和效果,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效果不盡理想。有的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淡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缺乏信仰,有的大學生甚至把追求西方的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當做一種時尚,思想處於迷惘困惑之中;有的大學生不關心政治,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隻專注專業課的學習,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和理想信念的樹立;有的大學生缺乏是非的辨別能力,致使一些個別大學生思想沉淪、道德低下、精神萎靡。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國內外各種消極因素的不良影響,也有學生自身主觀上的原因。但是更重要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效果的重視問題,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置於學生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從知識教育向信仰教育轉變,更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和教育部規定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形勢與政策教育”五門課程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貫通的基本理論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解決培養什麼人的問題。一直以來,國際社會從未停止過兩種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的鬥爭。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的“和平演變”戰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目的是對我國年青一代進行思想改造和滲透,使中國的年輕一點接受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製基礎上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於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也在不時地衝擊著大學生的頭腦。由於這一代大學生尤其是90後的大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必然會產生政治思想上的混亂,甚至會出現推崇一些錯誤的思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