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土力學》課程教學方法初探
高教研究
作者:王穎
[摘要]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在《土力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和研究過程中總結出有效的培養方法,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師培養方麵來論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土力學 實踐能力 教學方法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事業的接班人,如何培養好接班人一直是我們教師在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素質教育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指導下,如何讓學生快樂的學會應該掌握的知識的探討是教師的重要責任。下麵就《土力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和一些想法總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
一、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尊其師信其道,要想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需要在大力培養教師的專業水平的同時重視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隻有老師實踐知識豐富了,才能培養出具有實踐知識的人才。並且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實際工程中的案例,也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實際工程中的案例如果隻能通過看書和網絡查找,並非親身體驗,這就對案例的講述效果大打折扣,從而降低了真實,難以使學生信服。對於《土力學》課程來說,地基土體變形的問題、承載力的問題等等在建築設計中非常重要,但也是比較複雜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工程項目來幫助學生理解效果會很好。本人認為對於教師來說教好課永遠是第一位的,科研和教研會提高教學水平,而工程實踐同樣對提高教學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把實踐知識的豐富與科研和教研水平的提高應該放在同一高度和關注度上。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社會實踐和工程中,教師在實踐中要認真總結經驗、做好筆記,保留好相關資料,必要時進行錄像和照相作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資源。
二、教學手段的應用
教學資源的豐富在教學中仍然至關重要,現在高校裏普遍提倡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學生的感官理解,如果在教學課件中要多穿插圖片動畫等等,增加學生的感官理解,對於提高枯燥的力學課程教學效果會比較好。對於土力學課程中,對於直剪試驗、三軸試驗、壓縮試驗等試驗過程用動畫的形式生動的表達出來會比教師的複述更加直觀。同樣對於滲透的定義、固結的定義、地基土體剪切破壞的定義等等用動畫模擬出來會比枯燥的解釋更來得直觀,便於學生理解。
對於係統性很強的課程和需要公式推導的課程來說,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必不可上。例如《土力學》課程中的分層總和法和規範法沉降量的計算、朗肯土壓力的計算等知識點的講解和公式的推導,在講授過程中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出相應步驟,會比直接用PPT放映出來的效果更好,通過學生反應能夠增加其記憶能力。因此在《土力學》課程上多媒體和板書教學要有機結合起來應用,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