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家富己弱類(3)(2 / 2)

在一些人眼裏,“富二代”是冷漠、自私,甚至連別人生命都不顧惜的“冷血動物”,其實,有些時候“富二代”往往更敏感、更脆弱、更需關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教師郭茅認為:“富二代”是心理上的“留守兒童”。這恰恰可以成為教育的切入點,班主任應該“以愛潤其心”,多給予精神上的關愛,使他們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會人”。

三、解決“富二代”問題的策略分析

那麼,對這些“富二代”,我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怎樣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呢?

1.樹立平等意識。絕大多數“富二代”都會有優越感。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有時甚至連老師都不放在眼裏。所以,我在班級管理中,就提出了“四不比四比”的理念,即不比父母比自己,不比闊氣比大氣,不比基礎比努力,不比吃穿比學習。後來成為學校培養學生的理念的要求,並把它寫在牆壁上。我始終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座位安排、勞動任務布置,還是學習、紀律要求,對“富二代”沒有任何特殊“禮遇”。這既讓其他學生感到公平,也使得“富二代”逐步認識到,自己無非是家境好而已,並不比別人有其他優勢,自己僅是班級普通一員。必須要讓“富二代”認識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做人的尊嚴,這種尊嚴是與其他同學一樣經過辛苦付出取得進步和成績後贏得的。另外,作為學校對任何學生違紀行為,都要按情節和危害程度輕重進行處罰,這樣,才能樹立紀律的權威,也才能有利於學生本人的健康成長。

2.增強遵守規則的意識。之所以有那麼多“富二代”馬路飆車、酒後肇事,甚至違法犯罪,是因為在他們的眼裏,規則是可有可無的,是可以用金錢和權力換取的。因此,老師要通過各種形式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強調規則的重要性。不管是誰,一旦違反了班級規則,就要承擔責任、受到懲罰。我班裏有個“富二代”小洪,上課睡覺,考試、作業抄襲,屢教不改,按照班規應被罰打掃班級衛生。他很不情願,但是在規則和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接受懲罰。這件事後,他做人做事規矩多了,也注意遵守班級的規章製度了。

其實不僅對“富二代”,對任何學生都要進行規則教育。

3.培養吃苦精神。讓孩子吃些苦、受些累,是培養孩子獨立人格、健康體魄,磨煉孩子意誌的重要途徑。“富二代”的長輩們吃的苦太多,所以就不願讓孩子吃苦,就嬌生慣養,導致“富二代”們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為此,在班裏,我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有時還特意給“富二代”們安排一些比較重的任務。一開始他們不願意,但看到其他同學都能自覺完成,也就堅持下來了。當他們完成任務後,我就及時給予表揚。

對於特別頑皮,但又怕吃苦的“富二代”,我也要加強懲罰措施,如罰他們做俯臥撐、到操場上跑步或多搞幾次衛生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