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競爭,加快了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盲目性、滯後性,帶來了貧富懸殊等問題。在一批先富起來的人中,有的是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能吃苦、有才幹;有的是膽大敢闖機會好;也有的是鑽了國家政策法律的空子,依靠手中的權力,甚至是違法亂紀迅速積累了物質財富。這些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子女不乏優秀者,但一般綜合素質較低,有傳媒把他們稱為“富二代”。這些學生本身並不分優劣,作為學校和老師,理應把他們教育培養好,這既是一視同仁的先訓,教育平等的要求,更是因為他們都是可塑的,都可以培養成為中國的好公民。那麼,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的呢?是什麼使他們素質不高呢。
典型案例一
一天晚上,汪老師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說是他女兒的同寢室有一位同學,父親是大老板,平時很會花錢,穿的都是名牌服裝,學習不用功,喜歡帶言情小說來學校看,還要畫眉毛、塗指甲油。汪老師也是這位朋友女兒的數學教師,平時全沒聽說或感覺到有這樣的女生,一時給朋友講得雲裏霧裏。朋友後來講明了通話的來意,希望汪老師幫幫忙,請班主任幫他女兒換個寢室,否則,會受她的不良影響。
於是,汪老師就問班主任唐老師,這位女生是誰,唐老師一時半會兒也難以確切回答,隻是提及幾位同學的名單。同時表示,即使有這樣的學生,也不能隨便換寢室,這樣對所有同學都不是好辦法,隻有先進行教育使其改正,才是最好辦法,如果屢教不改,再作考慮。汪老師覺得唐老師言之有理。第二天午放學時,他就去找了這位朋友的女兒,問起此事,朋友女兒說是伍詠。後來,汪老師開始關注詠的情況。
詠的父親是某建築公司的老總,原來在城建局工作,後來主動下海,為朋友建設公司老總當下手,沒過幾年,自己當起了老總。家庭資產超千萬元。詠讀小學三年級時,母親也離開交通部門,與丈夫一起打拚。汪老師朋友所提到的情況確實存在,詠平時喜歡買名牌產品,汪老師去她寢室時還發現過化妝品放在壁櫃裏。詠曾對這些同學說,買這些東西隻是好奇,周末的時候才試試,平時學校也不準用。她原來是戴眼鏡的,後來就帶了一萬多元的隱形眼鏡。她平時上課還認真,偶爾也會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普通話也講得好,作業也比較清楚,因而常得到社會老師的表揚。但她不太上進,自修課做完了要交給老師的硬性作業,就悄悄地拿出言情小說或日本卡通畫來看,因而學習成績不進反退。
她還有一個反常現象,一旦要考試了,就常會感冒,身體不舒服,因而考試就沒有參加。
她穿名牌服裝,但太社會化,兩隻袖子長出一大截,一頭波發幾乎遮去了眼睛。早上跑步經常要遲到,或借生病的理由不去。平時講話也有些嗲氣,因此,多數女生不喜歡與她交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於是,她就與幾位成績不好、愛打扮的女生在一起,有時也與本年級一些貪玩的男生在一起說說笑笑。
一段時間,社會老師發現她上課幾乎不舉手發言了,就找她談話,她含著眼淚說,反正自己發言時,稍不注意,就會受到有些男生嘲笑和挖苦。盡管社會老師對這樣的男生作了批評,但她從此發言就減少了。到了初二第一學期,汪老師發現詠上課經常打瞌睡,作業質量不高。後來從班主任那裏了解到,最近她母親到她父親的外地的一個公司去負責管理了,她父親更沒有時間管她。周末的時候,家裏雇了一位女大學生幫她補習功課。
由於缺少了家長的管教,學習更加懶散了。唐老師為了證實詠講話的真實性,周末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去了她家訪問,發現情況真實,隻不過她不太聽大學生“姐姐”的話,對待要求不認真執行,有點嬉皮笑臉,周末晚上主要是上網,幾乎通宵達旦。同時也發現詠的房間亂糟糟的,襪子東一隻西一隻,枕頭底下盡是言情小說。唐老師於是當場就要求她在規定時間內整理好房間,並經詠的同意,拿了一個塑料袋,把她的閑書裝了回來,說是先替她保管等放假後再歸還她。還與這位家教老師協商了幾個要求,如上網時間最遲到11點,周末家校聯係的“彩虹橋”必須認真填寫,要經家教老師簽字,若她不聽要求,就及時與他聯係。從此之後,詠上課不太打瞌睡了,作業質量也有了提高。再過了半年,聽說她母親又生了一個弟弟。看來前麵所提她母親到外地管理的信息有誤,準確地說是躲避計劃生育去了。
初二第二學期,也就是說,過了一個春節,詠上課常常走神。有同學發現她與本年級的一位男生有單獨來往。據說,她15歲生日那天,她叫了幾位要好的朋友,在本城最高級的飯店裏過,花了五千多元。那位男生還專門給她買了一頂漂亮的花格子帽子。班主任聽到風聲後,就找她談話,問她有無此事。她說與這位男生隻是要好朋友,並沒有真正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