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是學生做人、成長的基礎,也是做事情的標準之一,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認真去做事。盡管我們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和北京奧運會賽場上有年輕一代積極認真服務,看到他們富有責任感的身影,但也不能足以說明現在的學生都是這樣的。的確,現在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擁有太多的寵愛,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宋老師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就有幾例責任缺失的典型,至今令他難以忘懷。
典型案例一
星期四晚自修第二節上課前,學校值日生將一天的值日記錄反饋表反饋到班裏衛生委員的手上,衛生委員將表交給宋老師,宋老師仔細一看上麵寫著扣分情況:中午後門角落有一個牛奶盒(-1分);下午後門角落有一個牛奶盒(-1分);傍晚後門角落有一個牛奶盒(-1分)。他想,雖然我們班的衛生狀況偶爾也會扣分,但是在同一天的同一個地方出現同一個問題被扣3分這還是頭一遭。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宋老師馬上在班裏通報了上述情況,要求今天值日的四個同學每人寫一份說明書給他,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時要求扔牛奶盒的同學下課後到他辦公室裏來解釋清楚。
自習課後,四份說明書交到了宋老師的手上。其中鄭瀾同學的說明書是這樣的:“我因運氣不佳,遇上今天的值周生比較嚴,同一個牛奶盒竟然扣去了三分。就這一點,我對不起班級,我決定去找那個值周生談談,讓他把扣三分改成扣一分。”宋老師看了後非常氣憤,便找他過來,說:“同一個牛奶盒在一天三次都沒有掃掉,你竟然能把責任歸結為‘運氣不好’、‘值周生過嚴’的原因,還要‘去找值周生談談改扣一分’?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於班級,扣去的這幾分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對自己分內的事情以這樣的態度去麵對不應該。這樣的態度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不好的。我跟你們講過,初中階段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隻反映一個方麵,更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做事的好習慣和責任心。從某個角度講,後者比你學到的知識本身更有價值。再說,你為班級已經是多次扣分了,你起碼也應該為自身行為感到愧疚,要從自身去找原因,而不是歸結為運氣不好。”宋老師一口氣說完了這麼多,同時宋老師告訴他:“心裏有什麼想法,可以與我再交流。隻要你能說服我,否則你就要為此事承擔相應責任。”
第二天早自修,當宋老師走進教室時,鄭瀾遞給宋老師一張紙條,上麵寫道:“就這麼件小事,問題有這麼嚴重嗎?不就是扣了三分嗎?因一次掃地而扣分就能代表人生的什麼態度?我想,你小題大做了吧!要說,從班級的利益出發,我對不起班級倒可以接受。所以,我對你說的其他觀點不能接受。”看了這張紙條,宋老師幾乎要暈,看來昨天與他的談話是無效的。當然,那個牛奶盒到底是哪位同學扔的,至今也不知道。宋老師為自己教育的無效感到難過,更為學生身上這種責任的缺失感到焦急。
沒幾天,鄭瀾座位後邊因放塑料水桶的櫃門無法關閉,他就用腳猛一踢,把一扇櫃門和一個塑料桶踢破。班長發現了以後,讓他找老師解釋清楚,並承擔相應的賠償。但他輕描淡寫地說:“我又不是故意的,幹嗎要賠償。”班長把這件事情報告給宋老師。於是,宋老師在班裏找了幾位當時在場的同學了解了此事,幾位同學都說鄭瀾同學有點故意,還說鄭瀾在寢室裏也經常關門很重,損壞門鎖。傍晚放學時,宋老師把鄭瀾叫到辦公室,可沒等宋老師開口,他就說櫃門質量實在太差。聽了他的話,宋老師實在無話可說。於是宋老師讓他先去吃晚飯。然後,宋老師把此事與其家長作了溝通,想聽聽家長的意思。
沒想到他的父親輕描淡寫地說,男孩兒比較頑皮,在家裏也不注意衛生,對東西不太愛惜。宋老師真不知怎樣說下句,隻是“嘿嘿”幾下,掛掉了手機。
過了兩天,他父親很不好意思地說:“這小孩真不懂事,我今天就把師傅帶過來了,讓他把櫃子的門卸下來帶回去修好並漆好,第二天把它裝上去。”整個過程中,他都沒有批評麵前的孩子。
事後,宋老師又去找鄭瀾,跟他講一個關於廢紙的故事:亞運會在日本廣島結束的時候,六萬人的會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都為之驚歎,日本民族因此而贏得尊重。宋老師跟他講一位名人到瑞士訪問的故事,在一個洗手間裏,他聽到隔壁小間裏一直有一種奇特的響動。由於這響動時間過長,而且也過於奇特,因此不覺吸引了他的注意。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裏探望。這一看使他驚歎不已。原來,小間裏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衝刷機構。一問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後,因為衝刷設備出了問題,他沒有把髒東西衝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裏,千方百計地想修複那個衝刷設備。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並不在他的身邊。這件事令這位名人非常感慨,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負責精神,可以說這種負責精神已經滲透到了他全身的每根神經、每滴血液、每個細胞,已經完完全全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