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懶惰胖墩類形成原因分析
肥胖影響了一個人的外貌和知識才能的發展,也容易形成高血壓、心髒病等,人們不會把它當作財富的象征,而是成為生活習慣不科學的代名詞。要消除它,先得找到主要原因。對此,我認為:
1.生活水平比過去高所致。這不是說,有了這些肥胖的人,我們才能見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矚目的成就,而是客觀上容易帶來肥胖人員的增多。
2.與生活習慣有關。肥胖的人一般飲食起居沒規律,自由放任,平時常吃零食,深夜常吃夜宵,大肥大肉不斷,飲料多於開水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不胖是不正常的。
案例一中的小B就很喜歡吃零食,本寢室被評為模範寢室,都忘不了寢員在零食上猛吃一把。小C小D寢室壁櫃裏都有許多飲料和零食。小D則“喜歡吃肉食,在食堂裏常買雞大腿、牛排、烤羊肉吃;到了街上,喜歡往肯德基店鑽”。
3.與運動少有關。有的學生家長寵愛,養尊處優,長輩也不重視其體育活動和適量的家務勞動,結果身體發胖較快,而一旦身體胖了,身子重了,身體肌肉彈性就少,就更不願意活動和體力勞動了,因而發胖得就越快,形成惡性循環,似乎胖與他們前世有緣。案例二中的小A以前也不喜歡做作業,後來也怕體育運動,常借理由請假;小B,盡管中考成績對她來說無比重要,但由於怕苦怕累,老師專門騰出時間來,陪她們訓練,她卻會發一通火。小C進本校之前,由於父母親離異的早,祖輩的關心入微,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不僅讓他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且,客觀上也助長了他“胖”的增長。小D好長一段時間,少做操、不做作業,最多打一下球,因而較胖。
4.與遺傳因素也有關。一般來說,女兒像父親,兒子像母親,父母親有胖子,做子女的就要引以為戒。當然,這非主要因素。有的人可能因某方麵不如人而受到嘲笑,造成強烈的自卑感,自暴自棄,暴飲暴食;也有可能因為在緊張的氛圍中放鬆下來(例如放假),而引發肥胖。
三、懶惰胖墩類問題的預防措施
那麼,我們應采用哪些主要措施力減胖,增加健壯呢?我認為:
1.要認識到肥胖的危害。誰也不希望更不喜歡自己肥胖,但要進行生理健康教育,認識到它的危害性。在思想上予以重視,減肥行動才會努力。
2.引導學生注意科學飲食。比如多喝開水少喝飲料;每周吃一兩次肉食,或每天吃少量混雜在蔬菜中的精肉或魚肉;食堂要以學生的健康為前提,少做大肥肉的菜,最好做營養餐。學校後勤部門應起到調節作用。
3.上級部門要加以重視。中國中學生體能素質下降,已引起高層領導的重視,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各地已經以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載體,全麵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極組織廣大青少年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現在某些地區體育跑步、遊泳、立定跳、跳繩、引體向上等項目已列入中考的必考或選考項目,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都予以重視體育訓練,學生也就不敢怠慢。這一規定,彌補了原先中考僅考文化課的弊端,有力地促進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現在學校會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方案,不擠占體育課等教學時間,確保每天鍛煉一小時。許多學校有晨跑或晚跑,上午采用大課間,為了避免有的任課教師拖堂,學校采用一下課就放音樂,而且先集體做操,再自由活動。學生的鍛煉得到加強,身心得到放鬆。這也對減少肥胖,客觀上無疑起了作用。
4.老師要采取積極措施。如案例一中,班主任楊老師發現許多學生不願跑步,經主要班幹部同意,就采取了“總數不變加減法”的措施,因此,一改過去懶惰渙散的局麵,學生一個個認真跑步了。有的班主任采取靈活的措施,每次體育月考,某個項目滿分,平時就訓練其他項目。全滿分了,隻參加常規訓練。學生平時就會積極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