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懶惰胖墩類(4)(1 / 2)

5.學校家庭加強配合。尤其是在假期,學校要對學生明確提出體育鍛煉、家務勞動、社會實踐的要求,要設登記表,要有相關人員的簽字,有的還要讓老師家長參與其中。這樣學生活動增多,鍛煉加強了,勞動素質、身體素質顯然會提高,對家長的理解、對社會的了解也自然會加深。

理論拓展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全球肥胖人口在過去20年裏急劇增長,全世界共有10億人屬於肥胖者。以英國為例,肥胖人數的比重在20年裏幾乎增加了一倍,男性肥胖者的比例從20世紀80年代的8%上升到去年的17%,而女性肥胖者的比例同期更是從9%上升到21%。

現在中小學生肥胖也越來越多。肥胖是指機體內儲存的脂肪量超過正常同齡人的20%以上者。

有專家指出,目前肥胖兒童越來越多,主要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發生變化引起的。

“運動少,走路少,睡眠少,米飯蔬菜吃得少。”

據調查結果顯示,8~14歲肥胖發生率較高,可能與此期正處於青春發育前期,機體的內分泌係統發生變化,引起新陳代謝加速、生長發育迅猛、體重迅速增加有關;加之此期又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如生活習慣、家庭經濟水平等,易導致營養過剩形成肥胖。肥胖學生中以輕度為主,占總肥胖人數的65.5%。

城市學生肥胖率明顯高於鄉村,認為這與城市經濟、生活習慣有關。

肥胖學生的素質指標普遍比正常學生差,其速度慢,耐力差,爆發力弱,而素質與運動密切相關。因此,肥胖學生運動能力也較低,從而不願參加體育運動,又加重了肥胖,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身心健康受到損害。肥胖學生的體型不勻稱,素質較差,血壓水平較高,對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和健康顯然是不利的。

據國內外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對此,應積極采取措施,防止肥胖的發生和發展。

1.要注意飲食問題。中小學生減肥,不能像成人那樣,用節食、吃減肥藥甚至手術的方法,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嚴重的還會給孩子帶來疾病的痛苦。

有關專家特別強調早餐要吃好吃飽,牛奶要有,麵包、米飯等主食要有,更別忘了吃點生黃瓜和西紅柿來補充各類維生素。而晚飯千萬要吃得少,八分飽是最理想狀態。

營養不均衡是產生小胖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胖子們吃進去了過多的糖和油脂類食物,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量卻不夠,導致體內的物質代謝不正常,脂肪等物質過多地積存於體內,形成了肥胖。因此,小胖子們的食譜要調整:增加粗糧、野菜、綠色蔬菜及水果的比重,必要時服用維生素類藥物,以恢複體內的正常能量代謝,達到調整體重的目的。

進食要適量,營養要全麵,切忌偏食、節食、暴飲暴食。每天的早餐,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片全麥麵包裏所含的營養足夠。每天吃米飯要少量。甘藍是減肥很好的幫手,同時又可補充維生素。多吃甘藍的人很容易瘦下去。燕麥被稱為“脂肪鬥士”,每天三杯綠茶也會促進脂肪燃燒。多吃蔬菜和水果。

吃飯不宜狼吞虎咽;吃完飯後,常坐不動,邊看電視邊吃零食,這些習慣都容易使人長胖。所以,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要監督家裏的小胖子先吃菜、水果、湯,再吃肉食,最後吃主食;提醒他細嚼慢咽,吃每頓飯的時間至少要有20分鍾;吃完飯以後,讓他做些家務,或者出去散散步;另外,要保證飲水,要消耗掉小胖子體內的多餘脂肪,需要水來幫著把它們轉變成熱量散失掉,所以要保證小胖子的喝水量。冬季也如此,當然,最好喝白開水,每天500mL是必需的。如果喝飲料,就會越喝越胖了。

作為學校可向中小學生發出一份“減肥倡議”,號召小夥伴們一起拒絕零食。有的學校,也從衛生角度考慮,規定零食不能進教學樓。但學生在睡前吃零食的特多。學生一天學習活動下來,吃點東西可緩解疲勞,但要注意適量。夏天如果西瓜吃得太多,夜裏常起來撒尿,還會影響睡眠。

2.還要增加體育運動。小胖子們體內多餘的脂肪,需要靠運動消耗掉。孩子減肥的運動可以是跑步、散步、騎車,也可以是打球、跳繩、遊泳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每周運動5天,每天1小時。隻要堅持做,就會有成效。可是有的家長和子女怕吃力,怕流汗,假期沒有鍛煉的習慣;由於中考競爭激烈,任課教師布置的作業又多,有的學校體育活動課形同虛設——班主任不讓學生出來。有的兩節體育活動課,班主任隻允許活動一次。現在中考要加入體育項目,這一現象才大有改觀。至於運動,跑步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課間跑,睡前跑,晚上運動為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