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請允許我引用自稱三流作家的暢銷作家張嘉佳的一句話:“而那些如流星般劃過我生命的少年,有的黯然頹落,有的光芒萬丈,從這裏依次登場。”
是的,我的青春旅程中那些被時光石化的身影,將隨著十八歲這年清晨窗外的鳥鳴而得到解封。一個個我生命中珍貴的存在,將抖落身上的塵石,舒展他們的身姿,朝著校徽上折射的光輝走來,並且微笑。他們都將會在這個故事中陸續出場,你們或許會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影子,但請記住,那其實不是你們,因為,那些僅是我生命裏最顯眼的印痕,片麵的,真正的你們隻存在於未來,請原諒我的自作主張。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早晨6點30,起床,出門。
天還是灰蒙的,但亮起的燈火表明嘉城已然蘇醒,城裏的人們逐漸開始轉動起生活的齒輪,上班的,上學的,環衛的……其實這個世界的清晨並沒有想象中的寧靜。我坐上公交車,兩位大媽挽著菜籃,大聲地聊著家常,我的昏睡感也便漸漸消失了。到了學校附近的小吃街,下車,深吸一口清晨的涼氣,整個人頓時神清氣爽。小吃街此刻已經被學生們滿滿得占據。嘉城雖然作為一座南方的小城,但隨著文化的侵染,交通的通達便利,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文化在這座城裏紛呈,沿路走過,東西南北,你幾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所愛。我簡單地買了幾個包子,邊走邊吃,到達教室剛好吃完。當我走進教室,四分之三的人已經就坐,開始了一天的學習。高考前,這些早起的鳥兒並不算罕見,在嘉城一中,淩晨5點多起來的高三學生也不少。
坐回自己的座位,我隨意地拿出一本書鋪在桌上,然後把手機放上開始“工作”:上網,瀏覽微博,看小說。看到這裏,大家也想必已經清楚我的學渣之處了。臨近高考,在別人拚命學習的時刻,我卻“悠閑”的在這裏玩手機。
很難再回想當時我那複雜的具體想法,但總體來說,也可以歸結為自我放棄,自我頹廢,逃避與麻木。其實我很想隱瞞我高中時代的頹廢,想要忘掉這段,給過我失落勝過榮耀,給過我痛苦勝過快樂的日子。甚至拒絕提起有關它的任何“字眼”,想等到它徹底消失在我的記憶裏。但是,我等不到,也不可能等到。這段日子已經成為我人生裏一塊永遠逃避不了,抹不去的疤痕。
畢竟,傷口光靠隱藏是永遠也好不了的。
而我重提這段歲月,一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想法,二是我最終決定讓它袒露在陽光下,坦然的麵對它。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裏,我自我墮落的形象已抹不去。但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也許有人會帶著嘲諷的笑容來問我,是不是很後悔沒有把握住高中三年,一而再再而三的頹廢玩樂,那麼,我會回答,我絕不後悔,後悔這個詞在我看來本就是一個矛盾,它存在於過去,卻隻能受用於未來。後悔這個詞應作為現在以及未來的引戒,而不是對曾經的完全否定和批判。如果連自己都對已經經曆的人生充滿否定和痛恨,那麼,那段空白還能有誰來幫你彌補,要知道,不走完一生,你怎能肯定前麵的種種不是為了後麵更理性的選擇作鋪墊?也許之前的一個挫折的片斷,或許能陰差陽錯間鑄就一個如雨後驕陽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