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與建議(2 / 3)

(一)被調查單位基本信息

本次收回的有效問卷調查一共589份,所涉及的單位既有行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又有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商。通過對原始調查數據進行統計,發現行政機關共56家、國有企業共94家、事業單位共61家、民營企業共181家、個體經營商共197家,每種性質的單位所占的比重。

通過對2011年對全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調查分析得出結論,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一般到中小型民營企業工作,主要是因為中小型民營企業比較歡迎動手能力強的高職會計人才,所以,本文提高了對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商的問卷調查比例。

(二)被調查單位會計人員數量

為了了解用人單位財會人員的數量,本次調查在財會人員數量這一問題下麵共設計了五個選項供被查單位選擇,分別是:1-3人、4-8人、9-15人、16-30人、30人以上。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

大多數用人單位的財會人員數量在1-3人,說明財會人員數量比較少,這就造成了招聘單位在招聘財會人員時,一般比較謹慎或者要求比較嚴格。

(三)被調查單位會計人員學曆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在第9小題中設計了“財會人員學曆要求”這一問題,主要是為了了解各單位財會人員學曆情況以及在招聘時比較傾向於選擇什麼學曆背景的人才。調查、統計結果。

要求財會人員具有中專學曆的單位共有42家,占總數的7.13%;要求財會人員是大專學曆的單位共有345家,占總數的58.57%;要求財會人員是本科學曆的單位共有189家,占總數的32.09%;要求財會人員學曆是碩士及以上的共有13家,占總數的2.21%。這說明一半以上的單位認為大專學曆足夠從事最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不需要太高學曆,否則人力成本也會提高。這也從側麵反映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比較廣闊。

(四)被調查單位對應聘人員各種能力的態度

本次問卷中共設計了七種能力供用人單位選擇,要求用人單位給七種能力排出先後順序,為了統計各種能力的重要程度,筆者進行了如下賦值:用Ai表示某能力排在第i位的得分,排在第一位就得7分,排在第二位得6分,第三位得5分,第四位得4分,第五位得3分,第六位得2分,第七位得1分;某能力排在第i位的次數用j表示,其中j=0,1,2,......,589;得出每種能力的總得分。用計算機統計分析得出各種能力的得分及排序。

總體來看,單位在招聘時比較看重應聘人員的記賬算賬能力、理財能力以及學習發展能力。而經營管理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對財會人員來說不是很重要,大多數企業都將這兩種能力排在了後幾位。

(五)被調查單位對學校加強各種素質培養的態度

為了了解被調查單位對學校人才素質培養的建議,在調查問卷的第16題設計了“貴單位認為學校應重點加強哪些方麵素質的培養”這一問題,並提供了七個答案,允許被調查單位選擇多個答案。筆者對每種素質被選擇的次數進行了統計。

被選擇次數最多的是實際操作技能,說明用人單位希望財會人員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說明目前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紮實,用人單位希望學校對學生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的訓練。

四、雲南省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一)調整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大多數的去向是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居多。另外,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財會人員能力包括基本的記賬核算能力,還包括理財能力、學習發展能力以及財務分析能力。基於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該調整當前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明確會計人才的去向。由於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學曆低、綜合素質不高,很難進入大型企業或大中城市工作,而中小民營企業每年都吸收大量的高職會計畢業生,高職院校應該確立主要向中小民營企業輸送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特點,為其培養專門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其次,在注重培養學生記賬核算等基本能力之外,還應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財務分析能力以及理財能力的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簡單的做好賬務處理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要,會計人員還必須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財務分析以及理財能力。同時,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可以促進會計人員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是其職業生涯發展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