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三世人生(1 / 2)

有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走出府衙到一個鄉村裏去,他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麵,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山穀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麵熱氣騰騰好像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裏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十分清晰,但黃山穀認為是做夢,並不以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夢到一樣的情景,醒來嘴裏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裏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麵在門外,喊人吃麵的事。老太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

“女兒死去多久了?”

“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山穀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於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裏還有什麼人。

老太婆說:“我隻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她的閨房在哪裏,我可以看看嗎?”黃山穀問道。

老太婆指著一間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穀走進房中,隻見房裏除了桌椅,靠牆有一個鎖著的大櫃。

山穀問:“裏麵是些什麼?”

“全是我女兒的書。”

“可以開嗎?”

“鑰匙不知道她放在哪裏,所以一直打不開。”

山穀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裏麵,而且一字不差。

黃山穀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隻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山穀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後來,黃山穀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山穀的石碑刻像,他自題像讚曰:似僧有發,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為他自己的轉世寫下了感想,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山穀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裏修行。寺裏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遊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穀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隻好依他,感歎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麵。”

李源一方麵悲痛後悔,一方麵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無心去遊山,就回到惠林寺,寺裏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近,我們隻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