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過對多種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的解讀,特別是對每種管理工具的起源、管理重點、自身的特點和適用範圍的分析,整合了流程再造、六西格瑪、精益思想、能力成熟度模型之間的關係,為形成追求綜合與協同的最優境界的管理模型,奠定了基礎。
(3)信息技術是影響現代管理至關重要的因素,本書破解了業務與IT分離之謎,確立了從IT架構到企業架構的關係,梳理了近年來這個領域的進展,在最高的層次上給出各種工具和方法之間的關係。作為一個有著多年信息化谘詢經曆的顧問,我深切體會到這種解構的重要性。
(4)通過分析植入流程文化的基因,深化了內嵌流程型的組織架構,厘清了三種市場(單一產品大規模市場、大量多樣化產品跟隨市場以及大量定製產品適應市場)條件下組織的結構、功能、過程與目的之間的關係。對於解決如何實現組織與企業價值目標一致性的問題,本書提供了基本的分析結構。
(5)本書就流程主導的共性分解為橫向的基於流程的業務協同和縱向的基於流程的綜合,明確提出了縱向業務流程與橫向業務流程之間的區別和聯係,特別指出縱向的基於流程的綜合是解決從戰略到執行的方法,提供對準目標的主線,是企業決策與控製係統構建的基礎結構。
《新科學管理》係統化地界定了管理工具的邊界和適用條件,揭示了工作方法的互補性和係統性,對於糾正三種隨波逐流現象有著相當直接的作用。
從企業角度。企業往往陷入跟隨管理潮流決定其管理改進重點的迷途。在企業管理變革實踐中,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即各種工具都曾經嚐試,但沒有持續深入,最後成了形式主義的走過場,把無效實施的結果歸於管理工具的無效。本書中的明確界定為企業高層管理者選擇管理工具、確定管理重點、係統推動管理提升,提供了現實的範例。
從管理者的角度。管理實踐者往往迷信管理大師,將大師神化。對應企業廣泛的需求,不同的管理思想本身都有它精深和專注的地方,但企業是係統,需要各種思想和工具的整合應用,不同人的觀點往往代表了同一事物不同的側麵,企業管理者需要轉化吸收實踐應用。
從管理潮流的角度。指出管理方法泛化的危害,這也許是管理實踐界最需要調整的一種狀態。例如,研究知識管理的,就試圖用知識管理解釋所有的問題,就像全能的專家。研究質量管理的,就試圖用質量管理來解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所有問題。最終發現,任何一個方法,走幾步就陷入僵局,問題的重點在於界定它的內涵與適用的範圍。
這本書,感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是我們走過管理叢林的一張地圖,是企業管理推動者分解問題的工具,尤其是谘詢公司方法論構建的基礎。作為管理谘詢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一直在為本土谘詢公司的發展,不斷思考,不斷努力。然而,多年以來,本土谘詢公司在方法論基礎上的薄弱嚴重限製了谘詢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對客戶企業的服務質量,《新科學管理》一書的問世,讓我對中國谘詢業新的發展可能性充滿了預期!
本書注定是一本不太容易被理解的書,本書也注定是一本不會被輕易放下的書,因為對本書中大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
最後,我引用戴明博士的一段話送給本書的讀者朋友,或許會很有啟發:
每個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是解決辦法。這需要徹底的變革。改革的第一步是要學習如何改變……所有追求變革的管理部門都要長期接受新知識和新觀點。膽怯和怯懦的人,以及急功近利的人,注定都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