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現代陶藝教學(2 / 2)

第三,對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要求。當代學院教育為了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提出培養複合型人才的目標。在意識形態的強大作用力之下,現代陶藝教學對西方當代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語言進行了學習研究,並結合對傳統陶藝形式的研究繼承。這種結合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傳統陶藝的諸多造型因素,如造型、釉色、燒成等陶瓷語言要素,在長期的時間和研習中,對陶藝的認識日趨完善深入,逐步形成體係;二是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著眼於國際性的現代陶瓷藝術理論與實踐整體學術水平的學習能力。現代陶藝教學塑造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藝術形象和文化符號。在今天看來,這種現代陶瓷藝術語言發展過程,對國內的現在陶藝教學影響深遠。

同時,在當代藝術語境下,藝術教育在麵對當代性問題時,應當保持著與社會藝術交流活動相平行的秩序,不斷反思新的教育方式與創作實踐。現代陶瓷藝術教育也在逐漸顯露出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首先,追求個人表現性的陶藝。由於當代藝術的偏向問題,學生對現代陶藝創作的興趣完全集中於個人表現方麵。作為個人創作這無可厚非,但當大多數學生都以此為時尚,而不顧及陶藝創作與生活、與生產、與社會之間的聯係,其結果會導致現代陶藝發展的路越走越窄,使現代陶藝日益成為與大眾無關、與生活無關,而成為少數人孤芳自賞的東西。我國現代陶藝教育和側重點與國外有所不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陶藝本體表現的語言、方式、原材料的運用和訓練等,顯得十分重要。

其次,目前的現代陶藝教育,過多地關注西方,忽視了東方陶藝的傳統,使陶藝學生盲目地崇拜和模仿西方現代陶藝,追求怪異,致使東方的現代陶藝打上了西方現代陶藝的深深烙印,成了西方現代陶藝的翻版,使有悠久陶瓷曆史和文化傳統的東亞陶藝一直處在西方陶藝的籠罩之下,以至中國的陶藝者做著西方式作品,中國的陶藝展看不出中國現代陶藝的麵貌,更缺少東方陶藝應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質。

再次,現代陶藝從創作到教育,缺少係統、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批評,從事研究和批評的理論家少之又少,而陶藝家大都隻關心創作,而不關心理論;陶藝教育中缺少關於欣賞、批評及至理論、曆史方麵的係統課程,致使學生理論素質偏低,對理論和批評不感興趣。

當代學院以其人文品質和學術傳統在當代藝術中占據重要地位,成為當代藝術中的學術高地。當代藝術正處於一個多元並存、飛速變化的時代。關注社會、強調觀念、注重創新是它不斷強調的主題。麵對這一語境,現代陶藝教學應從堅守壁壘到學術過濾,通過陶藝語言自身的學術鑒別和分析,把辨識與解惑的任務擺在前麵。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現代陶瓷教學體係具有一定的實驗色彩,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課題,這些課題都將影響現代陶藝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白明:《世界現代陶藝漫談》,載於《世界現代陶藝概覽》,江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頁。

2. 賈方舟:《中國當代藝術格局中的現代陶藝》,載於《美術文獻》2001年第22期,第16頁。

3. 陳池瑜:《中國現代美術學史》,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201頁。

劉穎睿: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景德鎮陶瓷學院

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

責任編輯:李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