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電影有賀歲檔打的熱熱鬧鬧,綜藝有周五晚間黃金檔不遑多讓。2015年的晚間黃金檔,紮堆了《我是歌手》第三季、《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夢想星搭檔》第二季、《最強大腦》第二季和蔚然成現象級的《奔跑吧,兄弟》共五檔重頭綜藝節目,死磕之勢已然形成。
其中,三檔音樂主題的節目從類型上看可謂直接競爭對手,但細分之下可以發現彼此的側重點不同,節目組能否揚長避短,將是決定自身節目在這樣慘烈的競爭中是否能保持領先杆位的重要砝碼。
《我是歌手》以藝壓場陣容略乏驚喜
以“巔峰對決”自我定位的《我是歌手》無疑是國內音樂節目明星真人秀的開先河者和標杆,憑前兩季的成功積累了巨大的擁躉,也讓觀眾對於《我是歌手》的新一季競演名單有了更新更高的期待,從第三季首亮相的歌手陣容來看,紙麵陣容達到了強陣,孫楠、韓紅、張靚穎基本是目前內地實力歌手商演價格中的一線,A-lin、陳潔儀等均非泛泛之輩。
但從名單公布後就備受吐槽的網友反映來看,這份名單的“驚喜度”不如預期。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源於孫楠、韓紅和胡彥斌三位都屬於當下在綜藝節目中“曝光過度”的腕,幾乎可以想象當孫楠在台上飆《不見不散》或者韓紅飆《青藏高原》這樣似曾相識的景象。
而從第一期節目中的表現來看,純以音樂性為節目調性保證了七位實力派歌手現場競演得到完整的發揮和呈現,單從音樂性本身來看《我是歌手》依舊保持了高位水準。
但缺點還依然顯現:“大歌”範兒的歌手在現場更有感染力,像陳潔儀不以飆高音為特長的歌手顯得就很吃虧,這也是前兩季節目中廣被詬病的一點,從目前的情形看起來這個硬傷暫時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中國好歌曲》故事度稀缺性取勝
以聚焦原創作品的《中國好歌曲》除了音樂性本身以外,故事性與驚喜度是其兩大立身法寶。所謂故事性,是《中國好聲音》中模式化套路化的音樂故事敘述有著本質的不同,這裏的故事性來源於這些原創歌手創作歌曲的經曆與過程。每首音樂作品其實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閱曆,每首歌都是他們的人生與精彩,原創歌手沒有令人動容的過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像第一季中周三的《一個歌手的情書》,簡單直白的故事敘述卻催人淚下。像第二季中昔日鼓王趙牧陽幾起幾伏的跌宕經曆,都是為普通觀眾所津津樂道的。這樣的故事性,不僅沒有沾染濫煽情的煙火氣,更是對歌曲本身的詮釋解讀與升華。
所謂的驚喜度,同樣來源於選手和作品的未知性。隻因選手多數來源民間草根,作品基本也是未曾公開發表,這種稀缺性在已趨於飽和的音樂節目中是難能可貴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站在舞台上其貌不揚的選手,會帶著怎麼樣的音樂體會和情感共鳴。這,也正是不同於其他兩檔節目的最大不同之處。
《夢想星搭檔》以愛傳遞大善公益
《夢想星搭檔》應該是三檔節目中“競技味”最不顯著的一個,以公益主題作為主線串聯決定了節目最終走向必然是個愛心大秀。尤其當現場觀眾的投票數將決定被改命運兒童數量的時候,選手的勝負名次已經不是節目首要關注的焦點了。這種以普世價值觀作為接力傳遞的做法,很容易在普通觀眾形成情感共鳴。而藝人從自身形象塑造的角度而言,不管名氣高低,以公益掛鉤總是萬全之策,於是形成了藝人爭相捧場,觀眾拚命點讚的和諧場景。
與其他兩檔節目不同的是,組合搭配將是《夢想星搭檔》在音樂層麵的最大利器。這種組合變化包括了明星與民間草根的組合,包括了實力歌手與偶像藝人的組合,還包括了主要競演歌手的變化組合。
從頭兩期節目的情況來看,以鹿晗為表達的小鮮肉們對於節目收視關注度的提升作用顯著。但如何將這些小鮮肉所帶來的關注形成合力,則是《夢想星搭檔》麵臨的考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