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偷窺未來:Oculus Rift和Google Glass(2 / 2)

這便是紮克伯格所憧憬的“新世界”。

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從最初發布到如今,產品按部就班地更新了兩代,待字閨中也已有兩年之久,卻仍然難掩嬌羞之態。

和Oculus的虛擬現實技術相比,Google Glass所代表的增強現實技術應用範圍更加廣泛,產品的功能定位也更加大眾化。由於其自身的輕便特性,Google Glass可以在更多場景下使用,通過語音即可操控,解放雙手,如做飯時實時顯示菜譜,騎行時進行導航。

前段時間,中國常州某城管自費購買Google Glass,聲稱要用第一視角拍攝執法現場,為城管和攤販的衝突提供證據。或許將來,這類設備(Google的東西短期內就不要想了)將成為執法者的標準裝備,通過麵部識別功能,與罪犯數據庫相關聯,提高執法效率。

當然,用Google Glass還可以做一些更加積極的事情,如輔助醫生進行手術。

自發布以來,很多醫療行業的人士嗅到了Google Glass對於醫療行業的變革潛力,先是美國的創傷外科醫生Rafael Grossmann通過Google Glass的第一人稱視角對手術實況進行錄播,爾後又有多名醫生在手術時佩戴Google Glass,對手術流程進行視頻存檔,與其他醫生或病人家屬進行實時交流共同。

此後,PHILIPS醫療事業部與埃森哲合作,對Google Glass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初步形成了IntelliVue解決方案,讓醫生可以通過Google Glass實時查詢病人的醫學影像和生命體征信息(包括脈搏、呼吸、體溫、血壓等數據)。

《連線》雜誌編輯Marcus Wohlsen認為,現階段的Google Glass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社會接受度上都還不夠成熟,失敗未免就是壞事。多數新興的技術,包括PC、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初始階段大多應用於政府、軍事和商業領域。按此發展路數,Google Glass的AR技術或許可以首先在醫療、工程等專業領域進行試水,待技術成熟後再進行大範圍的推廣。相對而言,商業領域的容錯率高於普通消費市場,部分原因在於普通用戶向來比較挑剔,他們喜歡新鮮的科技產品,但哪怕一些細微的瑕疵都是對他們耐心的極大挑戰。

對比前文關於VR和AR的概念不難看出,現有的技術,無論是Oculus VR的沉浸式體驗,還是Google Glass的增強現實,都還處在比較原始的階段,欠缺優秀的交互體驗和產品設計,市場的成熟度和用戶接受度仍處在較低的水平。

另外,我們很難粗暴地判定這兩種技術孰優孰劣,或是說哪種技術更有前景,因為兩者既是互補關係——應用場景不盡相同,也是迭代關係——增強現實基於虛擬現實技術。

然而,當下技術和倫理上的限製,使得原本美好的未來變得像是霧霾之中的北京城,你一邊遙望前朝輝煌華麗的紫禁城,一邊遙望今朝鱗次櫛比的CBD,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輾轉。你看不清過去,你也看不清未來,新技術新變革帶來的更像是一種偷窺的快感,驚鴻一瞥之後是漫長的企盼。

未來很美好,很遙遠,但我們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