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要隨意責怪孩子當他在聚精會神地畫畫時,難免會把衣服弄髒。遇上這種情況,盡管放手讓他去畫。幹萬別隨意責怪他,要知道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挫傷後,想再度培養起他的興趣會變得十分困難。
5.要尊重孩子的主見不要將成人世界的認知強加於孩子。在孩子畫畫時,你不必提醒他太陽應該是紅色的。太多束縛往往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
要讓孩子自由發揮,而不是聽憑大人的擺布。要對孩子多加鼓勵,即使他把人全畫成了橢圓形,即使他的衣服也變得五顏六色的。你應該多發現他的進步,多表揚他畫得漂亮,並且把他的傑作掛在牆上。多鼓勵,他們會學得更積極。
(八)幼兒學唱歌應注意些什麼
幼兒學唱歌可鍛煉孩子的聽神經,培養其音樂節奏感,這些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是有益的。但對幼兒學唱歌隻有引導得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幼兒的心靈純潔無瑕,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還缺乏本質的認識,因此,對一些流行歌曲及情歌的詞意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如果讓幼兒模仿成人唱這種歌曲,會扭曲幼兒純真的心理及活潑好動的天性,這對幼兒的心理發育是有害的。
幼兒時期聲帶發育尚未成熟,音域一般為一個八度的音程。而成人歌曲的音域大多超過這個範圍。如幼兒學唱成人的歌唱,會嚴重影響聲帶發育,以致損壞嗓子。所以幼兒一定要學唱兒童歌曲。
(九)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要盡量做到有聲有色,富於感情,盡可能用普通話講述。
故事中的對話要力求用不同的語調,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內容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由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所決定,男孩子愛聽打仗的故事,女孩子愛聽童話,大孩子愛聽成語和曆史故事,所有的孩子都愛聽神話故事和科幻故事。講解時要形象生動,使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講故事時,用詞必須為孩子所理解盡量使用明白、準確、生動的語言,對那些難懂的詞或較長的名字,要相應換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詞,並把長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聽就懂。
3.給孩子講故事要有意識地啟發孩子積極思考多提些“為什麼”,給孩子留有思考的餘地,讓他自己去想象、去補充,鍛煉孩子的思維。
(十)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出生後,缺乏思維能力,他們隻是憑借感覺器官-眼、耳、口、手、鼻認識世界,即靠看、聽、嚐、摸、聞。他不是靠概念,而是憑借直覺的印象,我們把這種叫做直觀的感覺。在直觀感覺的基礎上,形成一種符合的感覺,就是把幾種感覺放到一起。從模糊的、分別地對事物特性的感覺,轉化成綜合的印象,我們把這種稱之為綜合的知覺。憑借這種綜合知覺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就前進了一步。但這樣還是不行,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種直覺的認識,他一離開這種東西就不行。他對任何事物的判斷都是最直接的,任何間接的判斷都不能作。於是,從1周歲開始,就在這複雜的、綜合的、知覺的基礎上開始出現一種最原始的思維,我們把這稱之為感知動作思維。
這些概念是心理學上專有的概念。這種思維方式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一個是離不開思維的對象,東西不能離開,憑空不能思維。另一個是離不開操縱或擺弄食物的動作。
這樣,就給所有的教育者帶來一個任務。假如你想發展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一直到兩、三歲這個階段的思維能力,讓他更多地認識客觀的事物和現象以及客觀事物的關係,而變得聰明起來,最重要的有兩件事情:一件是你要給他提供各種可以擺弄的事物(安全的、衛生的),可以提供給孩子新的認識的都可以。另一件是必須創造一個條件,讓他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去擺弄、操縱這些事物。這個過程就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最有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