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內容問題和猜想,指導各組學生製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歸納出答案或知識點。例如,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中,首先引導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接著指導各組學生設計實驗步驟,並進行實驗。然後指導學生通過分析處理實驗後的數據,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四個規律。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所學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對於應用問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並讓各小組之間展開討論與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3至5人一組),就提出的應用問題,通過上網搜索等方式收集資料,整理出小組的觀點,並利用Powerpoint製作成演示文稿,然後開展小組之間的討論與交流。
(6)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點。學生在分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的內容可能很零散,不易形成知識點。因此,教師要利用至少一個課時的時間,歸納、總結出本單元、本章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將探究得到的結果、結論生成知識。
(7)開展社會實踐及課外活動,樹立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單元的內容學習完成後,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參觀天文科學館、物理研究院等地方,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樹立他們科學探索的精神。此外,在課外活動中,我讓學生利用潛望鏡、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製作原理,自行製作簡易的潛望鏡、望遠鏡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因此,我們的教學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把學生學習的過程變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成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