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2 / 2)

2.2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的融入趣味元素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前麵提到過,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材難度過大,且專業術語過多,學生不好理解,這也是影響教學收效的一大現實問題,因此,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收效。

(1)豐富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對教學收效起著決定性影響,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最重要體現,教師應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麵做足工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2)教師可將教材中反複出現的專業術語轉換成為學生容易理解的表述形式,同時可借助上機操作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3)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競賽,如word排版比賽等,通過這類有一定競爭性的小比賽,不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2.3定期培訓增強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

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了其對教學方法使用的合理性與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吸收程度,是影響教學收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學校應定期組織現有計算機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並在新教師聘用方麵嚴格把關,確保計算機教師隊伍的專業性。

2.4確保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當前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極為廣泛,擁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其將來的工作學習還是有所幫助的,同時素質教育對學校教育也有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因此,學校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在學校教育體係中開展的必要性,從而確保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繼而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史東.巧設情境 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型有效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2).

[2] 林邊菊.探究式學習對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範大學,2012.

[3] 王文瀚.“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D].河北師範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