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1 / 2)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

電化教育

作者:陳紅

摘 要 本文通過翻閱大量文獻資料並結合本人多年基層計算機教學經驗,圍繞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首先,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現狀做了簡要分析,並結合分析結果提出了幾條在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方麵可行性強的建議,希望對基層信息技術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中 信息技術 計算機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雖然信息技術課在當前學校教育體係中已普遍開展,但據了解其教學收效卻一直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信息技術教材難度過大脫離實際;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深遠;信息技術教學時間被擠占已成常態等。

1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分析

1.1信息技術教材難度過大脫離實際

通過與本校學校的交流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難度過大,專業術語太多,不好理解,也因此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通過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研究發現,其中專有名詞確實太多,且在教材中重複出現,這對於剛剛接觸這一領域的高中生來說,學習起來便會顯得較為吃力。我們一直在說要建立高效課堂,但高效課堂肯定不是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教學大綱的內容,而是希望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電腦操作知識,可以對今後的學習與工作有所幫助。

1.2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深遠

我國學校教育長期以來深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這種一切以考試結果為準的教學模式對中學教師與學生都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考試主要包括兩方麵,一是理論考試,二是上機考試,但據了解,理論考試在考試總分數裏麵占的比例較大,而上機考試主要以簡單的操作為主,這也就是說,複雜的理論考試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並不一定會有實踐與應用的機會,長久以來,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被消磨殆盡,也因此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不高的現狀。

1.3信息技術教學時間被擠占已成常態

在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上機時間被其他所謂“主課”擠占的機率很大,在高中這一特殊時期,學生們即將迎來一直被冠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高考”,雖然素質教育近年來在我國不斷深入,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但麵對高考,大部分學校選擇了一切以高考為重,他們依然堅定的認為,高考是改變學生命運的最重要手段,同時,部分家長也認為,在高考前的這一關鍵階段,讓孩子在所謂“副課”上浪費過多時間是不值得的,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時間被擠占的情況也就很好理解了。

2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對策

2.1設計計算機操作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促使人們主動學習知識、認識新鮮事物的原動力,足夠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收效起著決定性作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原理,讓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因此,高中計算機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計算機應用上,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際操作問題,並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可以巧妙的利用所學計算機應用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後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