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家庭禮儀(1)(2 / 2)

(1)不要全部用大寫字母鍵入你的信息,因為這表示你在大喊大叫,在大發脾氣。要強調一個詞,請像使用引號那樣用星號"*"括起來。

(2)加果你想批評什麼,隻批評觀點,不要批評提出觀點的人。

(3)不要對你所閱讀的某些東西反應過度。如果你確實被激怒了,也不要立刻作出反應,先去散散步,或把問題留待第二天再考慮是明智的。

(4)入在參加討論以前,先閱讀別人的消息是一個好主意,發現新聞組織的活動規律,以免冒犯別人。

(5)保持你的郵遞信息的簡潔,並避免在不適當的虛擬場合大量發布你的主張。

但是,網絡的雙刃劍效應使青少年也最易受網絡的負麵影響。為增強青少年自律意識和自護能力,保障其健康成長,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推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白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網絡在我們麵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麵,同時,美好的網絡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我們要承諾信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

二、親情禮儀

在家庭禮儀中,對父母的禮儀是中心。父母給予我們摯真、熾熱的愛,對父母孝敬之心要投人生活中每一個細節裏,作為一名青少年要承擔起我們應有的責任。

1對父母謙恭有禮

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要問候父母。看到父母進出家門主動打招呼,接送父母手中物品並道一聲辛苦,送上一句問候。

上學、放學進出家門時,要告知父母。需要外出,須說請出行目的,並且征得父母同意。每次出行歸來,及時向父母敘說有關情況。需要在外留宿、或留同學在家住宿、請同學好友來家聚會,均需經父母同意。

就餐時應等父母動筷後再吃,如有特殊情況,需向父母打招呼後再先吃。請理解父母在飲食上的盡心盡力。

尊重體貼父母,應特別珍愛、保護父母的紀念物及興趣所係物品,那是他們奮鬥曆程的見證、真摯情感的寄托。

2主動承擔家務,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經常承擔清掃房間院落、擇菜洗菜、洗涮餐具等家務。掌握些諸如做飯、維修、田間耕作等勞動技能,成為父母的好幫手。這既能使父母倍感欣慰,我們自己也收獲勞動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3注重和父母的溝通、交談,尊重理解父母

經常把學習、生活、思想情況告訴父母,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喜悅,消除我們的煩惱。和父母談話要平心靜氣凝神,和氣、親熱,學會傾聽,善於吸取。

當父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絕不能當麵頂撞、爭吵。如果是父母錯了,可尋找適當機會,采取恰當方式耐心分析、解釋。理智地接受父母的嚴肅批評,從中我們會終身受益。

遇到親人誤解或感到自尊有所損傷時,氣惱發脾氣是生活之大忌,生氣無助霧散雲消,惱怒不會春風化雨,隻能使家庭多了層陰霾,刺傷了父母的心,留給自己的是悔恨。

了解家庭經濟情況,理解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沒有答應,不能任性。特別是當我們並非急迫、隻是試探性地要求時,更不能為難父母竭力滿足自己。

善於關心、尊重別人是成熟的標誌,一味地要求別人,是成熟的心理羈絆。充分理解父母在家庭、社會中的多重角色,體味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的艱辛和困惑,體諒他們在家中的感情起伏、情緒波動。

4利用適當時機,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之情

你的生日也是孝敬父母的特殊日子,感謝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采用靈活方式,可增加融洽氣氛。如,請他們講述自己成長中的有關故事,會使父母十分快慰。

要像記住自己生日一樣牢記父母生日,以令父母愉悅的方式向他們祝福,如獻上一件自製或購買的禮物表孝心,唱上一曲寄深情。如住校學習不能回家為父母過生日,也別忘了給父母寫封信或打電話祝賀。逢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可依當地風俗禮儀向父母表示問候、祝福。了解海外民間節日(如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六月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向父母敬獻禮物、節日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