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禮儀與自身素質修養(1)(1 / 3)

風度禮儀展示出灑脫、高雅、文明、富有涵養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實在與形式的盡量完美地結合與平衡裏才可以找到"(席勒語)。在人類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典雅的風度禮儀絕不是簡單地學習效仿,也不是僅僅講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種機械的動作,它是與人自身的修養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良好的內在素質、高尚的文化道德修養的外化和表現。外秀的根基在於內在的素質,"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灑脫的禮儀風度,就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質。

對青少年學生來講,要培養自己良好的禮儀修養,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和審美鑒賞能力。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較強的交際、表達、寫作、組織、自控、創新、應變等綜合能力,培養自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質。

一、禮儀與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是指一個人的道德意識、信念、行為和習慣的磨練與提高的過程,它屬於人的世界觀的一部分。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質是人的重要內涵,它決定著人的尊嚴、價值和成就。良好的道德素質的培養,關鍵在青少年時期。青少年的可塑性極強,他們一旦具備了良好的道德素質,不僅有助於人類文明的延續,也將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終生。無數的事業成功者和偉人的人生履曆都昭示了這一樸素的真理。

1禮儀與道德的關係

禮儀屬於道德範疇。禮儀與道德是"形於外而誠於中"的關係。

禮儀是多層次的道德規範體係中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屬於道德體係中社會公德的內容。如文明舉止,談吐文雅,謙恭禮讓,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維護社會公益等等,這些既是禮儀規範的要求,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道德是禮儀的基礎,禮儀是道德的表現形式。禮儀既顯示出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識修養,又能幫助人們修身養性、完善自我,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標準之一。"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孔子非常重視"禮"的教育,同時他也十分重視思想品德的修養。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指出了道德對人的行為規範的重要作用。

對於禮儀和道德的關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有過精彩的論述:"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凡是一個能夠受到人家歡迎的人,他的動作不僅獨具有力量,而且要優美。……無論辦什麼事情,必須具有優雅的方法和態度,才能顯得漂亮,得到別人的喜悅。"這就是說,良好的禮儀能體現人的高尚的道德修養,從而獲得人們的尊敬和好感。當然也隻有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的人才會自覺地約束自我,遵循良好的禮儀規範,也才能體現出一種宛如發自內心、渾然天成的優雅氣質。

我們所大力倡導的是思想品德和禮貌言行表裏一致的道德禮儀,隻有這類道德禮儀才是現代文明禮儀發展的方向。

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禮儀修養水平

道德修養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信念、道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政治思想素質、法紀觀念等。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禮儀修養水平,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

青少年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是走向成功的基礎,是勤奮進取的動力。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隻有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聯係在一起,才能在事關方向、事關原則、事關全局的問題上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才能站在高的境界看問題,也才能有遠大的高尚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