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寬容——心胸寬廣造就偉岸孩子(2 / 3)

培養建議三: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父母應該讓讓孩子學會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別人,真正理解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也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隻有學會理解別人,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寬容的意義。

二戰期間,兩名戰士與大部隊失去了聯係。兩人在密林中艱難跋涉,他們相互鼓勵。十幾天過去了,他們仍然沒有與大部隊聯係上。

他們僅剩下一點鹿肉了,年輕戰士把它背在身上。突然,他們又一次與敵人相遇,但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突然一聲槍響,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戰士惶恐地跑過來,抱著戰友淚流不止,並給他包紮傷口。

晚上,沒受傷的戰士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發直。盡管十分饑餓,可他們誰也沒有動那一點鹿肉,還是挺過了那一夜。第二天,大部隊救出了他們。

30年後,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是我的戰友開的那一槍,當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知道他想獨吞鹿肉,也知道他想為了母親而活下來。我理解他,決定不報複。”30年來,這位戰士假裝不知道真相。後來有一天,開槍的戰士跪在受傷的戰士麵前,請求他原諒,受傷的戰士沒讓他說下去。他們又做了幾十年的好朋友。

理解是為了寬恕,理解一切也就是為了寬恕一切。理解他人,會體現一個人的胸襟。告訴孩子,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一定不要再以報複心來對待他,而是應該理解他,原諒他,以漠然來衝淡報複,這是最明智的做法。隻有這樣,才能讓愛在這世界裏永恒傳遞,遍地開花。

父母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不肯理解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餘地,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理解的時候。

另外,父母要讓孩子在與同學或小夥伴的交往中學會理解他人。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故意為難同伴。讓孩子真正理解同伴,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強的同伴學習,幫助比自己“差”的同伴。也隻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

培養建議四:教孩子學會善待他人

讓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說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非常懂得善待他人。當年,他因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被捕入獄27年。獄中生活非常艱難,每天,他要麼挖掘石灰石,要麼從冰冷的海水裏撈海帶。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就有3個人。

1990年,曼德拉出獄。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就任南非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致辭歡迎來賓。介紹過各國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到了。接著,曼德拉邀請他們起身。那一刻,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當曼德拉恭敬地向那3個看守致敬時,所有的來賓感到了震撼。

曼德拉說起了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他並沒有因在獄中遭受的疾苦而怨恨那3位獄卒,反而在總統就職典禮上隆重地邀請他們,善待他們,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讓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是的,對他人多一分善待,其實就是幫助自己,就如同古語所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生活中,即使別人錯了,無禮了,如果也能夠善待他,就會得到別人的友善相待。

一個孩子獨自站在曠野大聲叫道:“喂!喂!”對麵的小山立即回聲道:“喂!喂!”他又叫:“你是誰?”回聲答道:“你是誰?”他又尖聲大叫:“你是個大笨蛋!”立刻又從山上傳來“你是個大笨蛋”的“回答”。孩子十分憤怒,麵向小山罵起來,然而,小山也不客氣地“回敬”他。

孩子怒氣衝衝地回到家,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說:“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對。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對它說話,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孩子說:“那我去那裏說些好話吧!”“這就對了,”母親說,“生活中,不論男女老幼,你對人好,人便對你好;如果我們粗魯,別人也不會善待我們。所以,你要記得,隻有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

這位母親非常聰明,她恰到好處地教會了孩子怎樣待人。孩子一旦學會善待他人,就學會了寬容別人,因為他已經有了一顆友善的心、寬容的心。

當然,在教孩子學習善待他人時,父母可以通過互換角色的方法讓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想法,學會心中想著他人。比如,教孩子對小夥伴多一點忍讓,多一點關心,這樣小夥伴們遇到事情時,也會寬容他,體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