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男孩的媽媽,為了培養兒子節儉的習慣,可參考如下建議:
第一,要讓男孩懂得“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人類一切美德的基礎,不養成勤儉樸素的美德,其他任何高尚美德的樹立和養成也就無從談起。在生活中,媽媽要教育男孩自覺采取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逐漸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
第二,要端正家風,提倡勤儉反對浪費。
媽媽和爸爸以身作則,作出榜樣,讓兒子受到熏陶感染。在兒子吃的、用的、穿的方麵,標準是保證他健康成長的需要,但不可大手大腳。有的媽媽跟著電視廣告走,在兒子吃的、用的、穿的方麵追求名牌、高檔次,這樣做不利於培養男孩的艱苦奮鬥思想。
第三,幫男孩建立正確的態度。
首先,媽媽要讓兒子懂得金錢不是白來的。很多男孩不知道家長掙錢的辛苦,以為錢來得很容易,所以花起來也不心疼。在國外,很多男孩從中小學就開始打工掙學費。因為有了切實的勞動過程,他們對於錢的來之不易有切身的體會,花起錢來也就不會過於大手大腳。這一點,媽媽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學一學。
其次,媽媽要讓兒子懂得金錢不是萬能的,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有錢可以買來財物,卻買不來精神和道德;有錢可以買來書本,卻買不來知識;有錢可以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有錢可以買來化妝品,卻買不來自然美、心靈美;有錢可以雇人替你幹活,卻買不來自己的智力與能力;有錢可以拉攏別人,卻買不來真正的友誼……
然後,媽媽要教育兒子不取不義之財。媽媽讓兒子懂得,一定要靠誠實的勞動去換取金錢,任何歪門邪道來的錢都不能要。媽媽要教育兒子,隻能花自己掙的錢或者是家長給的錢,決不能私自拿家裏的錢、要別的同學的錢,更不能偷別人的錢。
第四,要讓男孩懂得花錢必須有節製。
男孩手中有一些零用錢,那是父母給孩子準備的每天開銷,比如乘坐公車或是備不時之需的。但是很多男孩總是拿這些錢隨意花費,買許多根本不需要買的東西,造成金錢上的浪費。許多男孩覺得錢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浪費,可是對於衣物、食品、玩具和文具等一些東西,就沒有節約的觀念了。鉛筆還有一大截就不要了;草稿紙上零零碎碎地畫了一點東西就扔了;不想吃的飯菜說倒就倒了;牛奶不愛喝就倒掉……這些行為都是巨大的浪費,同樣不利於男孩形成節約的習慣。
第五,讓男孩樹立科學消費的觀念。
男孩現在手上的壓歲錢和零用錢多了,更應該學會科學消費。
一是精神性消費。孩子可以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拿出一些錢來買書和雜誌等,而不要全是買吃的、穿的和玩的。孩子可以備一個小書架,一個月一本書、一本雜誌、一張報紙,日積月累,到了一定的時間,孩子就會有一批相當可觀的藏書,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好處。二是道德性消費。孩子可以把省下來的零用錢用在支援災區重建上,也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如果孩子能用自己省下來的錢來捐獻,那更是高尚道德的表現。三是發展性消費。孩子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把錢省下來交學費、買書本,用於上學,這種消費不僅有助於孩子自己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為家長省下一筆錢來,也算是為大人分憂。四是交際性消費。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生日,往往都會送一點禮物表示祝賀,這是中國人的傳統之一。但是一些中小學生把這理解為毫無節製地請客送禮了,甚至好多人在生日的時候,都要大宴賓客。其實,這也是一種浪費。其實孩子完全可以在親人和朋友生日的時候,利用自己手中的零用錢買一點有意義又不貴的小禮物,表示心意就可以了。
第六,讓男孩學會從點滴做起。
不管家庭生活狀況如何,都要具有勤儉樸素的意識。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縷半絲,恒念物之艱難。”披衣,思紡織工人之勞;用餐,念農業勞動者之功。吃剩下的飯不要倒掉;用了一麵的紙,背麵還可以寫字。
第七,讓男孩以生活的強者為榜樣。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認為:“每一件財產都是一塊絆腳石。”他的一生是勤儉樸素的一生。有個朋友見愛因斯坦總是穿著舊大衣,就勸他添一件新的大衣。愛因斯坦說:“這有什麼關係?反正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成名後,仍穿那件舊大衣,那位朋友又勸他添件新大衣,愛因斯坦又說:“何必呢?反正這兒誰都認識我了。”正是愛因斯坦這種一心撲在科學上、從不講究吃穿的精神,才使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出於成長中的男孩更需要把吃穿放在很輕的位置上,像愛因斯坦那樣,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一心撲在學習上,才能夠掌握好立足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為長大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