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培養口才出眾的男孩(1)(3 / 3)

當然,也可以用這種遊戲來練習反義詞,媽媽和孩子對著講成對的反義詞:長的—短的,粗的—細的,瘦的—胖的,矮的—高的,寬的—窄的,厚的—薄的,高大的—矮小的,美麗的—醜陋的。在這些同義詞、反義詞後麵,還可以加上物體的名稱。

媽媽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擴句的遊戲。擴句就是把一句話說長,比如“小寶寶笑了”這句話,媽媽可以與孩子輪流說“小寶寶‘咯咯’地笑了”、“聽了媽媽的誇獎後,小寶寶‘咯咯’地笑了”、“聽了媽媽的誇獎後,小寶寶高興極了,忍不住‘咯咯’地笑了”……

男孩都喜歡聽故事,看圖畫書,媽媽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的寓言、童話故事等,並把故事中的新詞彙拿出來給他講解,讓他在聽的過程中增加詞彙量。

第六,引導男孩隨時使用字詞典。

使用字詞典,不僅可以幫男孩了解某個詞語的正確含義,更重要的是找到來源,了解本意。給他常備字典和詞典,隨查隨用,讓他掌握正確的詞彙。

3.媽媽要多給男孩講故事

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是男孩的天性,而且男孩聽故事也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好處。美麗的《白雪公主》、幸運的《灰姑娘》、聰明機智的《列那狐》、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男孩年幼時,媽媽要多給男孩講故事,以訓練男孩的口語表達能力。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故事與兒童情感的交流作用是很明顯的,故事中所描述的對象,大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擬人’或‘擬兒童’的方式最為普遍。人性的表現,往往使故事中的人物與讀者、聽者和講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交流。這種情感的接近和交流,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他的奇遇,他的危險,他的成功,他的失敗,所有這一切,都轉化為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奇遇;自己的危險,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中去,便是兒童乃至成人之所以愛好故事的原因之一。”

媽媽給男孩講故事不僅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還有助於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當然,媽媽要給男孩講好一個故事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媽媽給男孩講故事有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一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何時的表述要注意開門見山,警示性地引起男孩的注意;何地的表述要盡快地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何人就是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也方便男孩理清思路;何事的表達要具體,描述要細節化;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主要。

第二,媽媽在講解故事中的場景時,重要場景的一個表述技巧就是表述要具體,這才能讓男孩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麵進人情節,限製孩子的隨意性思考。講故事時盡量使用普通話,用書麵語,讓他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模仿規範化的語言。

第三,媽媽講解故事盡量用描述性的語言,而不是解釋性的語言。比如,說今天天氣很熱,你要說“今天天氣很熱,我隻穿了個褲衩”,而不要說“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我穿得很少”,直截了當的描述,會使故事顯得更有說服力。

第四,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語言,如果想說明一個男孩的學習成績,不要總說“優秀”這樣的籠統詞語,要說考試成績是第一或者第二,這種說法對男孩的影響是不同的。

第五,用兒童的語言,來表達男孩的態度、男孩的特征。隻有這樣講故事才會活靈活現地將人物形象展現在他的麵前,也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六,媽媽要注意男孩的情緒和反應。講故事的時候,媽媽不要一昧地想把故事講完交差,而是要注意他的情緒和反應,並隨著他的反應來調整講故事的語言和速度。

比如,剛開始時,媽媽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故事,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這時可以故意停頓一下,然後問孩子:“有一個誰呢?”孩子可能會隨口說到:“孫悟空!”這表明孩子想聽孫悟空的故事,在講的過程中,還可以停頓—下,讓孩子想象,這樣既可以激發孩子的思維,又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拓展孩子的表達能力。

第七,媽媽在給男孩講故事時,要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

媽媽在給男孩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自己講,要學會引導孩子想象,並鼓勵孩子來描述。這對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德國詩人歌德在幼年時,媽媽常常給他講故事,但是母親每次講到精彩處就停下來,以後的事情讓歌德去想象。幼年時歌德曾為此作過多種設想,有時他也把故事情節和媽媽一同討論,然後再等待第二天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二天,媽媽在講故事前,先讓歌德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設想的,然後,媽媽再把故事情節講出來。這樣,歌德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都被培養起來了。

4.培養男孩出色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