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媽媽是男孩最好的“詞典”
男孩掌握運用語言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男孩從不知他人所雲到理解他人所說,從鸚鵡學舌到自主表達,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又短暫的過程。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媽媽應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促進男孩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促進男孩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豐富他的詞彙。男孩能夠掌握和運用的詞彙越多,語言就越豐富,口語表達能力就越強。
一位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到了有意識地去豐富孩子的詞彙:記得那天陽光燦爛,他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出去郊遊。不到半天的工夫,不知道哪裏飄來的一片烏雲遮住了太陽。小男孩很敏感地覺察到了,並且來了句:“快看,烏雲明媚!”哦,先前媽媽曾經告訴他陽光明媚一詞,他知道了陽光明媚,想不到他在這兒用上了,不過,陽光明媚變成烏雲明媚了。媽媽對小男孩說:“烏雲明媚的說法不合乎語法規則,當烏雲來的時候,遮住了太陽,天空變暗了,就不明亮了。”小男孩反過來問媽媽:“那烏雲遮住太陽應該怎麼說呢?”於是媽媽告訴寶寶,可以說烏雲翻滾、烏雲蔽日、烏雲密布。聽到媽媽一連說出了三個詞語,小男孩高興地一個一個地記著。
有一次下小雪,小男孩居然跟媽媽驕傲地說,“媽媽,你看,現在下的可是鵝毛小雪呀!”媽媽聽得直樂,小男孩不知媽媽為什麼樂。於是,媽媽糾正兒子說,鵝毛隻能形容雪下得大,小雪隻能用零星小雪形容了。之後兒子又問,能說“鵝毛大雨”嗎,媽媽說顯然不行,鵝毛是飄呀飄的,什麼時候看見大雨是飄著下的了,都是嘩嘩地往下倒。於是,小男孩在媽媽的指導下,又學會了傾盆大雨、瓢潑大雨、大雨滂沱、狂風暴雨幾個詞。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男孩的詞彙,是一種簡單有效又可行的方法。具體有哪些方法呢?
第一,向男孩介紹各種事物。
要豐富男孩的詞彙,父母要多與兒子交談,生動形象地向他們介紹周圍的事物和活動的名稱,以此來增加孩子的詞彙。例如,穿衣服時,教他衣服的顏色,衣服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以及質料;吃飯時教他食物的名稱,用舌頭品嚐各種味道;逛商店時,教他各種物品的名字及有關的詞彙,這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兒子的詞彙。隨著男孩的成長,媽媽要有意地運用優美的語言給他描述各種事物和現象。他聽多了,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記得多了,就能在適當的場合運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男孩的牙牙學語階段,媽媽應該多用規範的、標準的普通話跟他說話,避免使用兒語,比如“果果”、“飯飯”、“燈燈”之類。另外,媽媽說話的時候力求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於表現。在男孩人生的起始就給他提供一個規範的語言“樣本”,這對他以後的語言表達大有裨益!
第二,用不同的詞語表述同一事物。
媽媽可以嚐試用不同的詞語來敘述同一事物,如房子可用“寬敞”、“明亮”、“富麗堂皇”、“顏色鮮豔”等各種詞語來描述,我們可以說“我的房子很寬敞”,也可以說“我家的房子很明亮”等,使孩子接觸並掌握更多的詞彙。另外,表達“奇怪”時,也可以用“驚奇”、“詫異”、“莫名其妙”等詞彙。父母要有意識地重複一些新詞語,並把它們放到句子中來說,不斷鞏固、強化男孩的記憶。
第三,帶男孩外出觀察事物。
媽媽要帶男孩多出去走走,在遊玩中不斷提醒他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來豐富他的知識,提高他的語言能力。媽媽帶兒子觀察事物時,要用語言引導他從主要部分看到次要部分,並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如觀察小白兔時,要告訴他:“這是白兔,你看它頭上有兩隻大耳朵,兩隻眼睛是紅的,身上有白白的毛覆蓋著,尾巴向上翹起,還有四條腿和爪子。再看看小白兔跑的時候一蹦一蹦,速度很快。”他一邊看,你一邊解釋,這就有利於兒子豐富知識和詞彙。在帶兒子觀察時,不僅要引導他仔細地看,而且要盡可能讓他用多種感官參與,讓他親身聞一聞、摸一摸、嚐一嚐,這種親身體驗會使他對觀察對象有更多的了解,得到更完全的知識,能更具體、更形象地描繪所看到物體的外觀形象和內部構造。
第四,及時糾正男孩語句中的錯誤。
在豐富男孩的詞彙時,媽媽要及時糾正他語句中的錯誤,這也是豐富詞彙的一條途徑。男孩由於詞彙量小,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表達,如何選詞造詞,比如將“我把東西丟了”說成“我丟了”。這時,媽媽知道孩子說錯了,就要和顏悅色地給予糾正。讓他適當地用詞造句,也可以提高他運用詞彙的能力。
第五,通過遊戲啟發男孩運用詞彙。
媽媽可以運用一些純語言性的遊戲,讓他進行練習和學習。比如,可以用提問的形式進行語言遊戲,讓他來練習同義詞。媽媽說:“天上飄著一朵美麗的雲。”孩子可以說:“天上飄著一朵好看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