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媽媽應該給男孩明確分工,分配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媽媽要對他進行檢查和監督。特別是要明確地讓他明白處理自己的事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不是媽媽的責任。
孩子不能為自己負責,不能做自己分內的事情,這是父母造成的,怪不得孩子,因為父母沒有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也沒有讓孩子明白,他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事情。
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廢物,就請父母把為孩子包辦的一切都還給孩子,讓他自己做。要讓孩子的心裏時刻有“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來做”的意識,否則,你的“善心善行”就會給社會造就一個“傑出”的累贅。
第三,讓男孩體驗做事的自豪感。
生活中,媽媽應該幫助男孩弄明白他該做什麼事情,他一旦做了,父母就應該鼓勵他,表揚他,從而讓他體驗到做事的自豪感。
今年,男孩程浩8歲了,媽媽要求他,洗完澡自己把換下來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可程浩卻經常忘記。於是,媽媽讓他記下洗完澡後該做什麼事,以便提醒自己。從那以後,程浩再也沒有忘記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他的母親也為此經常表揚他,程浩也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
所以,當要求男孩記住做某事時,不妨向程浩的媽媽學習,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那樣,孩子就會為記住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為自己能夠按照爸爸媽媽的要求做好而感到自豪。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並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四,把選擇權交給男孩。
媽媽要把選擇權給男孩子,讓他成為自己的主人。雖然媽媽知道該怎麼做,但是還是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學習獨立決定。他從自己錯誤中學習到的比從父母正確的指導中學到的還要多。讓他知道,有些事情父母隻提供參考意見,最後的選擇權是孩子,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
李開複說:“我記得我5歲時,父母要我讀幼兒園,但是我想讀小學,於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如果你能考上,就讓你讀。’這件事我會終身記得,因為那時的我第一次知道,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的權利。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於是我努力地讀書,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學校。”
媽媽一定要樹立一個觀念:把選擇權交給男孩。這樣,他就會對自己負責,就會做出讓媽媽也覺得吃驚的成績來,當然,他就學會自己處理問題了。
8.培養男孩樂觀幽默的氣質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樂觀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還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樂觀的男孩不易患憂鬱症,他們也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男孩更健康。
每一位媽媽都應該讓兒子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從小就培養男孩的這種精神。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盡如人意。當麵對不如意、困難、不幸、災難和厄運時,都應該讓男孩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就像桑蘭一樣,首先要戰勝自己,戰勝了自己也就是戰勝了別人。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把握人生,在未來的生活中遊刃有餘。
樂觀心態成就孩子,悲觀想不開隻能是害了孩子。心態不樂觀、心理脆弱的青少年在我國每年都呈上升趨勢。據相關部門保守估計,目前我國至少有3000萬~5000萬心理素質脆弱的孩子。麵對這樣一個現實,媽媽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樂觀。研究表明,擁有樂觀的心態有助於男孩的身心健康,因為樂觀心態促使男孩免疫係統的抵抗力增強,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一般就很少去造訪他。
第一,積極營造樂觀的家庭氛圍。
媽媽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男孩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灣,生活的基地,也是孩子健康心靈接受熏陶,獲得精神安定的場所。孩子的積極樂觀的心態首先源自父母,源自家庭,所以,培養男孩的樂觀心態,媽媽要從自身做起。要做樂觀的媽媽,給男孩營造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這對培養男孩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