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生經常會麵臨這樣的選擇:安逸和磨難。選擇安逸,也許一生就會碌碌無為,而選擇磨難,人生就會熠熠生輝。台灣作家李敖曾說:“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半輩子。”是的,生命的花朵需要風雨的洗禮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開普勒是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的童年生活多災多難,在母親的腹中隻呆了7個月就早早地來到了人間。4歲時患上了天花和猩紅熱,雖僥幸死裏逃生,身體卻受到了嚴重的摧殘,視力衰弱,一隻手半殘。但他憑著頑強的毅力發奮讀書,學習成績始終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好景不長,因父親欠債,最終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但他毫不氣餒,又自學起了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幸又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又經曆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盡管如此,他仍舊沒有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者”。可以這樣說,是不幸造就了開普勒。事實上,人們總是害怕不幸會降臨在自己頭上,然而人生無常,命運多變,誰又能料到不幸什麼時候會不期而至呢?其實,不幸與磨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做好改變自己命運的準備。
對於男孩來說,生活的磨難其實是一種財富。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如果你受苦了,感謝生活,那是它給你的一份感覺;如果你受苦了,感謝上帝,說明你還活著。人們的災禍往往會成為他們的學問。”所以,媽媽要讓男孩經曆一些生活磨難,讓他勇敢堅定地走好他生命的每一步。磨難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是否敢於向其發起挑戰,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曾說:“世界上的事物永遠都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卻是一個萬丈深淵。”
洪占輝,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男孩,在家庭屢遭變故、生活艱辛的情況下,他用強烈的責任感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他一邊照顧生病的父親,一邊撫養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棄嬰妹妹。從讀高中起,洪占輝一直把這個年幼的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維持生活,如今已經整整十幾年。艱難困苦並沒有把他稚嫩的脊梁壓彎,反而磨礪了他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不但他自己考上了大學,也把妹妹送進了學校。盡管生活非常拮據,但他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殊補助,還資助其他困難同學。在被評選為“CCTV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時,他說:“苦難和痛苦的經曆並不是我接受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改變自己處於劣勢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處於艱難中而又無力掙紮出來的人們!他們才是我們現在需要幫助的!”洪占輝很有骨氣,是新時代敢於挑戰磨難的典範。
媽媽應該讓兒子知道,一個人經曆磨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磨難中喪失戰勝磨難的鬥誌和決心,自暴自棄。
第一,讓男孩經曆人生的風雨。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的祖父是一個農民,以製作馬車為生。每次耕地播種時,他總會留下幾棵橡樹,任憑它們在空曠的田地裏承受著風吹雨打。他這樣告誡希爾:“那些在大自然中努力求生存的橡樹,比在森林裏受到保護的那些同伴更堅實,更具有韌性。祖父用那些飽經風霜的橡木製作馬車的車輪,彎成弧形的部件,不必擔心它們會斷裂。因為它們受過磨難,有足夠的力量承受最沉重的負擔。”
其實,媽媽也應該讓男孩經曆一番人生的風雨,這樣,他才會擁有人生的彩虹。媽媽不應該再抱著“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受委屈”的心態,在物質上一概都給予男孩滿足,在精神上對他百般嗬護,更不應該去遷就他的不合理要求,而是應該讓他去經曆生活的風吹雨打。
媽媽隻有把原來給男孩搭建的擋風遮雨的“溫室”拆掉,讓他體驗真實的風雨人生,他才會在以後的挫折和困難的現實麵前,學會自如地應對和處理,從而能夠從容地麵對他未來的人生。媽媽要知道,男孩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認知、不斷體驗的過程,而生活的磨難是這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素材。
第二,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