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讓男孩明白,幫助別人亦是快樂自己。
當男孩付出的時候,他會感受到別人的快樂,因而覺得有滿足感。即使是對他自己不認識的人付出,他也會獲得一樣的快樂,隻要對方因為你的真誠付出而感到快樂。隻要孩子開始嚐試付出,他就會發現:快樂原來如此容易——隻要孩子付出,他就可以得到,而且他給予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家長教育孩子,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能夠“施”是幸福的,不要計較別人施不施給自己,不要當弱者。為此,家長可幫助孩子列一張清單,寫下孩子覺得他可以做的事情,他可以付出什麼,他可以幫助誰,然後在今天就完成其中一件事情,體驗自己是否從中獲得了快樂。
第四,教育男孩端正付出的態度。
作為男孩的媽媽,要教育孩子,施與並不是一場交易,不應期待相等的回報:別斤斤計較,要付出便要心甘情願要讓別人感激,不是要人感到內疚。其實老天爺很公平,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隻是回報不一定如我們所預料的那樣。因此無所求的態度才最健康。假如為他人付出時還心想:他應該感激我,我應該得到回報;他應該感到內疚。那根本就不算是付出,那是像做生意一樣在講條件。
總之,要讓男孩知道,人一定要學會付出。付出才產生愛,有愛才有收獲,隻有他愛別人,他才會得到別人的愛。付出真誠的心和愛,必會使他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時時付出的男孩,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帶給了這個世界和平與快樂,這本身就證明他是一個優秀的男孩!
10.別讓男孩變成冷漠的男人
感恩,不僅僅是道一聲“謝謝”,其實要有豐富的善良情感作“根基”。而同情心則是基本的細胞。麵對一些弱勢,要有基本的同情心,這是做到感恩的前提。如果沒有基本的同情心,感恩就很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現今許多父母對孩子百般嗬護,舍得花大本錢進行智力投資,可惟獨忘記對孩子同情心的培養,似乎孩子除了學習外,別的什麼都不需要。漸漸地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也感受不到愛,更不知道怎樣表達愛。他們不僅不愛社會,不懂生活,同樣也不愛父母,不懂感恩父母。從來沒有去考慮和體諒他人的需要,不知道為他人做些什麼更不要說幫助他人、欣賞他人、感恩他人。殊不知,我們的孩子經常麵對的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充斥暴力、毒品、殘忍或不公正……這些都有可能讓我們的孩子缺乏愛心而變得冷酷無情。當孩子所遭受的殘忍越多,他們就會越感到苦惱,開始容忍不善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些負麵影響最終會使孩子變得為人刻薄、卑鄙,甚至麻木不仁,對生活失去信心。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感恩之心的,他們同時也得不到他人的幫助。在人際交往中,感受不到人間珍貴的友情和同情,也不善於與人相處,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第一,從小就培養男孩的同情心。
如果在幼兒時期錯過了同情心的培養,孩子長大了,變得強壯了,再想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就為時已晚,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是弱小者了。對於十八九歲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渴望長大,崇尚力量,渴望自己的力量被社會承認,一時衝動的暴力事件常常是十八九歲的男孩所為。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同情心得到培養,到十八九歲的時候,就會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弱小者,並且在未來的人生中時刻準備關懷弱者。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強者。